茅嶺南危石是。
  鶴臺,在金菌山後。
  鶴廟頂,在中茅西。
  鳳凰阿,在鶴臺前。
  金星峴,在疊玉峰南,金沙布地。
  青玉峽,在丁公山束,奇石林丘,即深秀軒故址。
  捫霞磴,在碧巖下,徐楷大篆石上。
  陶公醉石,在中茅嶺。
  仙人捧石,若有人山阿,當大茅西垂也。
  雲根石,在白雲峰下。
  棋盤石,在白雲峰上。
  動石,在中茅頂,一人可撼,多人不能動。
  降真橋,在小茅西句容路三十里。
  通仙橋,直元符宮嶺下。崇寧間,劉先生建宮時創。
  常寧橋,在常寧鎮。
  燕洞石,橋橫絕兩崖,形如按劍。
  繡衣亭,相傳但云是大司命君受九錫處。今指大茅西嶺,上二三大石危立向西,南崖下小平處,為故基也。
  九錫亭,在南洞,以覆九錫文碑石柱篆,刻自然弟子徐楷敬謁華陽洞天,唐宋題名餘皆缺折。
  碧巖亭,在碧巖洞下所,存宋相史公浩□書榜。
  嶔蚩亭,在碧巖洞上。
  繡羽亭,在福鄉井,上覆井銘碑。
  朝真亭,在華陽西洞門。
  朝山亭,在大茅北垂。
  半山亭,在大茅半嶺。
  宜春亭,在拱展峪。
  彤霞亭,在中茅前。
  白雲亭,在中茅北。
  西龜亭,在柳沃上。
  迎恩亭,在常寧鎮北。
  常寧鎮,在句容縣束南五十里、金壇縣西六十五里。宋天聖問,朱觀妙請于朝,為游人行估憩息之所。
  北鎮,在玉晨觀西。
  西園,在積金山西平地。
  鹿墳,在山南大路傍,事見《劉先生傳》。
  茅山志卷之七竟
  茅山志卷之八
  上清嗣宗師劉大彬造
  稽古篇
  天市壇,定錄君啞言:天市壇石之下,正當洞天之中央、玄窗之上也,此石是安息國天市山石,所以為名也。玄帝時召四海神,使運此磐石於洞天之上耳。舊記在積金山頂。《隱居》云,天市壇石,未知的何處在,以颼輪邇而言,隱量正應大茅左右。又疑洞天中央不應迺近南門,復恐中茅問。邑人耆老亦不復知處。一日:仙人市壇,《真誥》保命丞趙威伯善嘯,如百烏雜嗚,或如風激眾林,或如伐鼓之音。時登天市壇上,奮髯北向,長嘯呼風,須臾雲翔其上,衝氣動林,或冥霧欽。零雨其濛矣。
  颼輪邇,《真誥》昔東海青童君曾乘獨颼飛輪之車,通按行有洞臺之山。《隱居》云:今大茅嶺上向束行有路,傍山平治,狀如人功,足通軌轍,相傳此為颼輪邊。夫真人常御九龍,左縿名颼,右服名欽,既履山頂,故指#1乘其左縿。姜巴路,定錄君啞言,秦時有道士周太賓及巴陵侯姜叔茂者,來住山下,種五果,並五辛菜。叔茂以秦孝王時封侯,今名此地為姜巴者是矣。《隱居》曰,今大路從小茅後通延陵,即呼為姜巴路也。但秦孝公時未並楚置郡,巴陵縣始晉初立,不知那有巴陵之封,恐是巴蜀之巴也。
  雷平池,在雷平山前。《真誥》周時有雷氏養龍于此。定錄君喂言,今舍前塘,迺郭四朝所造也。高其牆岸,益水得探,但歷代久遠。塘牆頹下耳。四朝常乘小船游戲其中,每叩航而歌。歌曰:清池帶靈岫,長林鬱青蔥。玄烏藏幽野,晤言出從容。鼓楫乘神波,稽首希晨風。未獲解脫期,逍遙兵林中。其一。
  浪神九垓外,研道遂金真。戢此靈鳳羽,藏我華龍鱗。高舉方寸物,萬吹皆垢塵。顧哀朝生媳,孰盡汝車輪。其二。
  游空落飛颼,靈步無形方。圓景煥明霞,九鳳唱朝陽。揮翮扇天津,晚靄卿雲翔。遂造太微宇,抱此金梨漿。逍遙玄垓表,不存亦不亡。其三。駕颼憐神霄,披霞帶九日。高皇齊龍輪,遂造北華室,神虎洞瑪林,風雲合成一,開闔幽冥戶,靈變玄跡滅。其四。山下居民今猶呼一平澤。地為郭干者,是四朝之姓尚存於民口乎。
  赤石塘,定錄君與許長史三月一日書云:今當墾赤石田,為往來之階,而竟不就事也。長史答書云:昔占赤石田,利近山下,為往來之階,此迺丹誠,尋遇天旱,佃不收,塘壞穆尋見用出,此事力未展,非為息懷。今方居山下故當修墾,以此去洞口遠,故不欲安耳。《隱居》云:此田迺在大茅、中茅之西,去大山近,瞻仰禮拜迺佳。而云去洞口遠,當是道去北洞口遠耳。此田雖食澗水,旱時微少。塘又難立,不知後當遂墾之不。今塘尚闕補築,當用數百夫則可溉田十許頃,隱居館中門人亦於此隨水播殖,常願修復此塘以追遠邇,且兼為百姓之惠也。
  田公泉,即柳汾泉,一名柳谷泉,在雷平池東南一里。定錄君啞言,華陽雷平山有田公泉,飲之除腹中三蟲,與隱泉水味同,云是玉沙之流津也。用以院衣,不用灰,以此為異。蓋古有田叔者居雷平山,後得道,名泉以此。茅君丹井,在下泊宮。
  李真人井,玄洲真人李明鍊丹井,在鬱岡方隅洞之東。
  許長史井,在玉晨觀。隱居云:大明七年,有述墟父老徐偶云,先祖伏事許長史,相傳識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