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聞外聲。
  又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修之於身,天下自化。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道者萬物之奧,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太上經》曰:混茫之氣變化為真人,與時翱翔,有名無體。
  《仙經》曰:神仙輕舉謂之天仙,列位太清,度名祕籍。
  《祕要經》曰:五岳洞府,瞬處地仙,保其神形,遠其憂患。
  又曰: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其高總稱大道君,次稱真人、真卿,其閒有御史。
  凡稱太上者,一宮之尊也,德高無瑜,故日太上。
  又曰:仙者,川也。身者,舟也。濟川得岸,何假舟焉?
  《太真科》曰:《玉皇譜錄》有百八道君,草仙隨業以補其職。三善道者,聖、真、仙也。上品日聖,中品日真,下品日仙。三清之閒,各有正位。聖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玉清有大帝宮殿,皇帝、王公、卿大夫、吏民率以聖呼之,如聖皇、聖帝之類是也。男女貴賤,各有次第。上清有玄都、玉京、七寶、紫微,率以真呼之。太清有太極宮殿,率以仙呼之。其上清、太清之品位,男女次第之統數,與玉清同。
  《大洞經》曰:從生得道,從道得仙,從仙得真,從真得為上清君。
  《五符經》曰:二十四真圖,五岳之靈寶也。能得之,必能仙去,飛步太清。欲得道法,先沐浴去穢,當得《東井圖》。欲定五帝、役山精,當得《岳圖》。欲通神靈、法仙訣,當得《八史真形圖》。欲通五行廚,當得《六甲通靈圖》。欲存吾身、致天神,當得《九宮紫房圖》。欲奉道法,當得《太清圖》。欲奉順道,當得《混成圖》。欲通道機,當得《西昇保錄圖》。欲通變化,當得《靈化圖》。欲躡大道,當得《九天圖》。欲脫身形,當得《九變圖 。欲隱存守身神,當得《養身圖》。欲定身守神寶,當得《含影圖》。欲恬泊守一以存身,當得《養身圖》。欲寂默養志,當得《精誠守志圖》。欲清淨潔白致其芝英,當得《芝英玉女圖》。欲騁六丁,當得《六陰玉女圖》。欲致仙錄,當得《九九道仙圖》。欲食道氣當得《導引圖》。欲治道術,當得《洞中皇寶圖》。欲為變化,當得《偃息圖》。欲臨爐定九丹金液,當得《太一圖》。欲登五岳求神仙芝藥,當得《開山芝藥圖》。欲保神形、別邪精,當得《明鏡圖》。
  《上清經》曰:氣之所守,隨神所生。神在則氣在,神去則氣去。氣散則為雲霧,合則為形影。出之為仙,化入之為真一。上結三元,下結萬物,靜用為兆身,動用為兆神。
  《洞真經》曰:凡讀《太丹隱書洞真玄經》,能研精密,感通玄達,雲迴釋玄元味景太清者,得為玄中法師也。
  葛洪《神仙傳》曰:自伏羲至三代,顯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子,蓋得道尤精者也,內實自然,欲正定本末,當以史傳為據,并仙經、祕文以相參會,其他俗說,文多虛妄,其後道士,私有增益,非真文也。著《道德》二篇,尹喜行其道。至漢竇太后好黃老言,孝文帝及外戚諸竇皆令讀之,故莊周之徒以老子為宗。
  《太上玄一真人經》曰:眾真高仙皆有師也,奉受《上清三洞寶經》。為學無師,則道不成,八景、龍輿焉可得乘?太極、玉闕焉可得登?凡學上清之道,豈肉飛之舉?若慢於師道,則失投夜光也。以是言之,道固難知也,至於聖賢,皆尊其師,所以耐道也。
  《太上太霄琅書》曰:天地布氣,師教之真。真仙登聖,非師不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
  《寶玄經》曰:裁制偏邪,必歸中正。能及流末,還至本源。道本無形,假言立象,雖言沖用,用實無物。
  《道典》曰:制殺生者,天也。順性命者,人也。非逆天者,勿殺也。非逆人者,勿伐也。為政如是,蓋道之極也。
  《七聖紀》曰:南岳赤君下教變迹為道士,與六弟子俱顯姓名。
  《太一帝君經》曰:求道者使其心正,則天地不能違也。捨色累而不顧,避榮利而自遠,甘寒苦以存思,樂靜齋於隱垣,則學道之人始可與言矣。
  《太上三五順行經》曰:天者,道之應形也。應有時漸,交以引之,玄象虛文,莫過三五。三五順行運周,則變通不窮,三才合度。太一者,天也。天之受一氣,蕩蕩而致清。道者,天之積靈也。
  《昇玄經》曰:道之玄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彌綸無外,布神化氣,淡然無上,制御諸天。
  《玄妙內篇》曰:大道起於無為,萬物之祖也。
  《正一真人經》曰:道之淳真,非有言也。借言通意,因置玄都,正一之化,去真近矣。
  《寶玄經》曰:正則道合,合則言志,志言在正,正以絕邪。齋戒通經,仙道自成,成仙之大,莫過太上,太上無言,言以應感,感應之道,表信成經也。
  《三皇經》曰:求索自然,脫身當道,三光發明,天地常然。
  《智惠經》曰:與人君言則惠於國,人父言則慈於子,人師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