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真形圖經》曰:若道士得祕聖之經,皆當杜祕於一人之口者,即真靈之文將墜於獨見,何緣得存於永代乎?傳授但當必得其人,豈可祕而不出,是斯文永翳也。
  《太極經》曰:太上玉經隱注寶訣,眾經之祖也。太上令傳太極諸侯公王卿伯,未得此位,不得之矣,道士有見此書,則皆應為仙公也。玄籙宿名將定焉。
  《靈寶真一經》曰:太靈真人告太極左宮仙公曰:吾昔授太上靈寶洞玄自然太真上寶經,為太極真人依太上法傳授於人。
  《定志經》曰:元始告右玄一真人曰:汝授此經可擇其人傳之,彌布無外。
  《三皇經》曰:百萬人中,或有一人應得此文者,皆有仙錄宿命者也。欲有所授,當擇其人,入諸名山,八極周流,天下鬼神無敢犯之者。太清元始天中之王母,初學道之師也。
  又曰:皇人者,太帝所使在峨媚山。黃帝往授真一五牙法。
  《抱朴子》曰:黃帝東至青丘,過風山,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文,以劫召萬神。南至圓蔭,建木觀百靈。西至中黃子,受九加之方。過崆峒,從廣成子授自然之經。北至洪隄上具茨,見大院君黃蓋童子,受神芝圖。還陸王屋得神丹注記。至峨媚山,見黃人於玉堂,問真一之道曰:夫長生仙方,惟有金液,守形卻惡獨有。真一之道,古人尤重也。黃帝自然體道者也。猶復陸王屋而受丹經,登崆峒而問廣成,往具茨而事大隗,適東岱而奉中黃,入金谷而咨子心,論道養而證玄素,精推步而授雷岐,窮神姦記而白澤,相地理而書青烏,救傷殘而綴金冷。故能畢該祕要,窮盡道真。按《神仙經》云:昔黃帝老子奉事元君,元君以受要訣,瓦乎不建彼二君者,安能自得仙度世者乎。按《刻山經》及《龍首記》皆云黃帝服神丹。
  又曰:彭祖八百年,安期千年,斯其壽之過人遠矣。若果有不死之道,彼何不遂仙乎?豈非稟命受氣偶得其多者乎?按彭祖經云:佐堯曆夏,至商為大夫,商王從受還年之術,行之有效,欲殺彭祖以絕其術。祖覺而逃去。去時年八百。
  又曰:紫微玄宮玉飛天真書,太清元始授西母佩之,位登仙宗,真人衛從。
  又曰:玄洲仙伯關天萬仙真書,東海小童授以得道人佩之。一名仙人道籙,一名鳳真線太玄登仙盟文。又崑崙塘臺靈飛太真大上丈人以授得道者佩之,周行五岳,山神授職。一名五岳兵符,佩之,金石為開。
  又曰:蓬來高上真書成,青天上皇以傳寧封,佩此真符,橫行江海。一名蓬萊太玄玉札,一名九流真書,北陵文人授以馬師皇致龍來。又天帝文人黃上真書佩之,知吉凶未兆之事。
  《上清經》曰:上清真人登大帝滄浪山,諸太極真人授以丹青玉爐,鍊雲根經。
  《三元布經》曰:昔寧玄甫受此經於皇上真人,九年祕藏白空山。齋戒百日,忽見其巖有王文銀簡,今封一通於白空山中。
  《本行經》曰:丹靈真人遇玄和先生,受靈寶赤書、五氣玄文、黑帝真文一篇。
  《高玄經》曰:昔上元以隱文授太和玉女,玉女授幼陽君以文,封於九疑洞室。
  《登真隱訣》曰:太極帝君寶章者,東海青童君授涓子,以封掌名山。涓子剖鯉所獲,是太上召三一守形也。以朱書素佩之左肘,勿經履污穢,佩之八年而三一俱見矣。三一者,三元真一君也。授其封掌之教。
  又曰:李翼字仲甫,以七變法傳左慈。慈修之,以變化萬端。此經在《茅真人傳》,後道士以還丹方殊祕,故略出別為一卷。
   《茅君傳》曰:太真元君西母授說明堂玄真經云:太上立玄雙神四明。玄真內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暉,長生神精。上補司命,監御方靈。六華充溢,撒視黃寧。此四十字即玄真之本經也。其後王母總真更演說行事之法,猶如九真中經惟以龍書為主也。太上刻於鳳臺南軒,非總真弟子不教,非司命之玄挺不傳。
   又曰:西母携王君茅盈以詣固衷之宮。固衷,盈二弟也。西母撫背告之曰:汝道雖成,所聞未足。我有所授,汝乃遣侍女郭密香與上元夫人相聞云:但不相見四千餘年,天事勞我,致以罕面,可暫來否,當此相待。上元夫人遣一侍女答曰:阿環再拜上問起居,遠隔絳河,擾以官事,遂違顏色近五千年。仰戀光潤,情係無違。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茅固處。聞命之際,即當飾駕,先被太常君救,使詣希林校定三元之籙,正示暫往。如是當還,還便東帶,願暫少留。茅固因問王母,不審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統領十方玉女之名錄者也。及上元夫人來,聞雲中簫鼓聲,龍馬嘶嗚。既至,從者甚眾,皆女子,齊年十六七,容色明逸,多服青綾之衣,光彩奪目。上元年未羿,天姿絕艷,服赤霜之袍,披青錦裘。頭作三角髻,餘髮散於腰。戴九晨夜月之冠,嗚六山火藻之佩,曳鳳文琳華大綬,執流黃揮精劍,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呼之,與同座北向。上元夫人設廚,王君勸茅盈二弟。固衷起拜,稽首而立,命坐復席。上元乃劫侍女出紫錦囊,開綠金之笈,三元流珠經,丹景道精經,隱地八術經,太極綠景經,凡四部以傳固衷。西王母勁侍女李方明出丹瓊之函,披雲珠之笈,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