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精无形,阴精有质,一欲与不欲之分也。

  经曰: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 凡人不知有精气神,虽识而不能用。故圣人教之曰:这个精气神,是修丹之上药,不在外边,总在汝身内。若上等根器之人,既知有道,勤修密印。混混沌沌,鸿鸿濛濛,何神何气何精?以为神耶,而气与精在焉。以为气耶,而神与精在焉。以为精耶,而神与气在焉。如糖和蜜,似粉入面。在五行未兆之先,当三才未判之际,此为丹祖,太极是也。于此用一点灵机,静中作用,结为黍珠,以太乙祖气烹之,十月之后,出为阳神。夫阳神二字,不可专在人身上偏看。生出天来,也是这个阳神。生出地来,也是这个阳神。生出日月星斗,胎卵湿化,飞潜动植,也都是这一个阳神。阳神何以能生得许多?曰:太极者,阳神也。阳神者,太极也。以为阳神,则不能生阳神。以为太极,则无所不生。此至理也。不然,神仙变化莫测,难道他有无穷本事?要知非神仙为之,太极为之也。

  丹本无形,未尝无物;分合无端,变化莫测;可分之而贯通于周身,可合之而静藏于一窍;一变而成象,再化而为虚;鬼神莫喻其机,天地莫穷其妙。 " 神无方而易无体 " ,其神丹之谓乎?是故丹有先天之丹,后天之丹。先天之丹,太极无二,生出人来,必是圣人,由太极之气清和淳厚,洪濛既兆,灵秀集焉。故太古之世,多产神奇之圣,开物成务,制礼作乐,丹亦如是。后天之丹,浊气而浮,洪濛既散,灵秀亦衰,故中古之人,每逊太古,求其刚健中正之德,盖亦罕矣。先天之丹,其义云何?以太初无形之物,结而为丹,而以太乙祖气烹之,是则所谓先天之丹也。道莫大于太极,而丹象之。何以故?丹不可以名物器数求。清虚洞玄,洪濛一气,道之体也。

  或问曰:丹之为物,何为而象太极?吾应之曰:丹之象太极,太极便是丹。一粒黍珠,造出世界。从太古以至于今,阳神日日变化,时时变化,刻刻变化,而生于其中者,习焉不觉,由焉不知。呜呼,觉之知之者谁乎?冥慧之士,穷究其理,便知丹之为丹矣。以为无为耶,则天地何以判?以为有为耶,则天地何以混沌而复还于太极?此中殆有神焉。夫人之身,自心以上谓之乾,自脐以下谓之坤。天气不下施,地气不上接,其卦为否,《易》曰: "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男女不交,其志不同也。 " 故有道之士,以离中之火补坎中之阴,以坎中之水育离中之阳,其卦为泰,《易》曰: "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男女交而其志同也。 " 虽然,其道安在?莫若恬其心而为之。苟恬其心则神安,神安则精气和,神安而精气和,以至于分之不可分,则丹本立矣。然丹本虽立,尚是无定之体,于是用吾无中之有,炼成有中之无,于打成一片之中,取其尤精者,和合而为无;金精木液战斗一番,鼓九阊之璈而弹八风之瑟,日月出于脐下,风云起于腋间,圆陀陀,赤洒洒,仍是一个清虚洞玄、洪濛一气之太极也。此中有天地焉,有日月焉;飞潜动植、胎卵湿化,无一物不备;灵机一到,万簌齐鸣,一元显象,不可言尽。老子曰: "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丹以无为为之而丹灵,以有为为之而丹未必灵。此何以故?丹也者,天地自然之道也。天地之道,有阴必有阳,有水必有火,有阖必有辟,有升必有降。道之所以为道也,一身之内,有阴阳焉,有水火焉,有阖辟焉,有升降焉,此事非强而为,莫之为而为也。物各从其类,使之各得其所从,而万物生焉。此旷劫不易之道,吾乌从而易之?不能易之,则顺之而已矣。世间凡夫,以炼丹为夺造化之权,泄天地之秘,不知我何所容心于其间!顺其道而已矣。子患采阳之无据,夫阳生有候,顺其候而已矣。子患火候之不准,夫火之发也有时,其息也有时,子顺其时而已矣。子患真汞之不生,夫心为五脏之中气,中气上升,然后诸脏之气从而上升,中气下降,然后诸脏之气从而下降,孟子曰: " 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 子立其帅,顺其命而已矣。夫炼精还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事事从逆,独是丹家作用,又要心心从顺,念念从顺。逆炼而顺以成之,此炼丹无上之要诀也。

  太极生天地以来,凡物之有形有象、有质有性者,日滋月长。天地苦于生生之不已,而又不能不生;万物戴天地之恩,沐天地之泽,而不知天地之苦于生也。天地之元化,泄而不止,流而不还,天地且罢矣。以既罢之天地,而求其所生之物与道同无尽,是犹执不胜匹雏之子,而望其穿杨之技,有是理乎?然则有志之士,一心发愤学道,将如之何?曰:使我之阴阳反于混沌之初,则可以炼丹矣;始之以无为,终之以无思,则天清宁于上,地安其位于下;然后阴阳浑合以成珠,收罗于玄玄一窍之中,颠之倒之,恍焉惚焉,一炉造化,万斛神光。当此之时,天地罢而我不劳,天地散而我不分,天地方苦于生生之不已,而我安于息息之有余,天地经累千万亿而混沌,我则时辟时阖,随分随翕,且生且息,或万或一,究其至也,同于太虚,岂天地之所得而比哉?

  丹也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