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能使境智冥会,上德既成,自无瑕累也。
  【一二】【注】不谋而一,所以为易。
      【疏】显出妙一之道,岂得待(显)谋而后说!
  【一三】【注】恃则不广。
      【疏】老经云,为而不恃。仁慈博爱,贵在合宜,故无恃赖。
  【一四】【注】率性居远,非积也。
      【疏】先王蘧庐,非可宝重,已陈刍狗,岂积而留!
  【一五】【注】自然应礼,非由忌讳。
      【疏】妙本湛然,迹应于礼,岂拘忌讳!◎俞樾曰:讳读为违。违讳并从韦声,故广雅释诂曰:讳,避也。韦昭注周语、晋语,并曰:违,避也。是二字声近义通。应于礼而不讳,即不违也。郭注曰,自然应礼,非由忌讳,则失之迂曲矣。
  【一六】【注】事以(礼)〔理〕(三)接,能否自任,应动而动,无所辞让。
      【疏】混俗扬波,因事接物,应机不取,亦无辞让。
      【释文】《应动》忆升反。
  【一七】【注】御粗以妙,故不乱也。
      【疏】因于物性,以法齐之,故不乱也。
  【一八】【注】恃其自为耳,不轻用也。
      【疏】民惟邦本,本固而邦宁,故恃藉不敢轻用也。
  【一九】【注】因而就任之,不去其本也。
      【疏】顺黔黎之心,因庶物之性,虽施于法教,不令离于性本。
  【二0】【注】夫为者,岂以足为故为哉?自体此为,故不可得而止也。
      【疏】物之禀性,功用万殊,如蜣蜋转丸,蜘蛛结网,出自天然,非关假学。故素无之而不可强为,性中有者不可不为也。
      【释文】《物者莫足为也》分外也。《而不可不为》分内也。
  【二一】【注】不明自然则有为,有为而德不纯也。
      【疏】闇自然之理,则浇薄之德不纯也。
  【二二】【注】不能虚己以待物,则事事失会。
      【疏】滞虚玄道性,故触事面墙,谅无从而可也。
  【二三】【疏】闇天人之理,惑君臣之义,所作颠蹶,深可悲伤。
      【校】(一)则字依注文改。(二)世德堂本无其字。(三)理字依世德堂本改。
  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一】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二】。主者,天道也【三】;臣者,人道也【四】。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五】,不可不察也【六】。
  【一】【注】在上而任万物之自为也。
     【疏】无事无为,尊高在上者,合自然天道也。
  【二】【注】以有为为累者,不能率其自得也。
     【疏】司职有为,事累繁扰者,人伦之道。
  【三】【注】同乎天之任物,则自然居物上。
     【疏】君在上任物,合天道无为也。
  【四】【注】各当所任。
  【五】【注】君位无为而委百官,百官有所司而君不与焉。二者俱以不为而自得,则君道逸,臣道劳,劳逸之际,不可同日而论之也。
     【疏】君位尊高,委之宰牧;臣道卑下,竭诚奉上;故君道逸,臣道劳,不可同日而语也。
     【释文】《不与》音豫。
  【六】【注】不察则君臣之位乱矣。
     【疏】天道君而无为,人道臣而有事。尊卑有隔,劳逸不同,各守其分,则君臣咸无为也。必不能鉴理,即劳逸失宜,君臣乱矣。(夫二仪生育,变化无穷,形质之中,最为广大,而新新变化,念念推迁,实为等均,所谓亭之毒之也。)(一)
     【校】(一)夫二仪以下三十七字,系下卷天地篇首二句疏文混入,当删。

卷五上外篇天地第十二
外篇天地第十二【一】
    【一】【释文】以事名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一】;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二】;人卒虽众,其主君也【三】。君原于德而成于天【四】,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一)矣【五】。
  【一】【注】均于不为而自化也。
     【疏】夫二仪生育,覆载无穷,形质之中,最为广大;而新新变化,其状不殊,念念迁谢,实惟均等,所谓亭之也。故云天地与我并生。
     【释文】《天地》释名云:天,显也,高显在上也;又坦也,坦然高远也;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易说云:元气初分,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
  【二】【注】一以自得为治。
     【疏】夫四生万物,其类最繁,至于率性自得,斯理唯一,所谓毒之也。故又云万物与我为一。
     【释文】《其治》直吏反。注同,下官治并注亦同。
  【三】【注】天下异心,无心者主也。
     【疏】黔首卒隶,其数虽多,主而君者,一人而已。无心因任,允当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