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一六】【注】夫形充空虚,无身也,无身,故能委蛇。委蛇任性,而悚惧之情怠也。
      【疏】夫形充虚空,则与虚空而等量;委蛇任性,故顺万境而无心;所谓隳体黜聪,离形去智者也。只为委蛇任性,故悚惧之情怠息。此解第二闻乐也。
      【释文】《委》于危反。徐如字。《蛇》以支反。又作施,徐音絁。
      【校】(一)赵谏议本夫作矣。(二)上字依世德堂本改。(三)世德堂本古作枯。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一】,调之以自然之命【二】,故若混逐丛生【三】,林乐而无形【四】;布挥而不曳【五】,幽昏而无声。【六】动于无方【七】,居于窈冥【八】;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九】。世疑之,稽于圣人【一0】。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一一】。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一二】,无言而心说【一三】。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一四】。
  【一】【注】意既怠矣,乃复无怠,此其至也。
     【疏】再闻至乐,任性逶迤,悚惧之心,于焉怠息。虽复贤于初闻,犹自不及后闻,故奏无怠之声。斯则以无遣怠,故郭注云,意既怠矣,乃复无怠,此其至者也。此是第三奏也。
  【二】【注】命之所有者,非为也,皆自然耳。
     【疏】调,和也。凡百苍生,皆以自然为其性命。所以奏此咸池之乐者,方欲调造化之心灵,和自然之性命也已。
  【三】【注】混然无系,随丛而生。
     【疏】混,同也。生,出也。同风物之动吹,随丛林之出声也。
     【释文】《丛生》才公反。
  【四】【注】至乐者。适而已。适在体中,故无别形。
     【疏】夫丛林地籁之声,无心而成至乐,适于性命而已,岂复有形也!
     【释文】《林乐》音洛,亦如字。
  【五】【注】自布尔。
     【疏】挥动四时,布散万物,各得其所,非由牵曳。
     【释文】《布挥》音辉。广雅云:振也。
  【六】【注】所谓至乐。
     【疏】言至乐寂寥,超于视听,故幽冥昏暗而无声响矣。◎家世父曰:说文:丛木曰林。林乐者,相与群乐之。五音繁会,不辨声之所从出,故曰无形。挥者,振而扬之,若布之曳而愈长,而亦无有曳之者。林乐而无形,其声聚也;布挥而不曳,其声悠也;幽昏而无声,其声淡也。
  【七】【注】夫动者岂有方而后动哉!
     【疏】夫至乐之本,虽复无声,而应动随时,实无方所,斯寂而动之也。
  【八】【注】所谓宁极。
     【疏】虽复应物随机,千变万化,而深根宁极,恒处窈冥,斯动而寂也。
     【释文】《于窈》乌了反。
  【九】【注】随物变化。
     【疏】夫春生冬死,秋实夏荣,云行雨散,水流风从,自然之理,日新其变,至乐之道,岂(常)主〔常〕(一)声也!
  【一0】【注】明圣人应世非唱也。
      【疏】稽,留也。夫圣人者,譬幽谷之响,明镜之象,对之不知其所以来,绝之不知其所以往,物来斯应,应而忘怀,岂预前作法而留心应世!故行留散徙,不主常声,而世俗之人,妄生疑惑也。
      【释文】《稽于》古兮反。
  【一一】【注】故有情有命者,莫不资焉。
      【疏】所言圣者,更无他义也,通有物之情,顺自然之命,故谓之圣。
  【一二】【注】忘乐而乐足,非张而后备。
      【疏】天机,自然之枢机。五官,五藏也。言五藏各有主司,故谓之官。夫目视耳听,手把脚行,布网转丸,飞空走地,非由仿效,禀之造物,岂措意而后能为!故五藏职司,素分备足,天乐之美,其在兹也。
  【一三】【注】心说在适,不在言也。
      【疏】体此天和,非由措意,故心灵适悦而妙绝名言也。
      【释文】《心说》音悦。注同。
  【一四】【注】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
      【疏】焱氏,神农也。美此至乐,为之章颂。大音希声,故听之不闻;大象无形,〔故〕(二)视之不见;道无不在,故充满天地二仪;大无不包,故囊括六极。六极,六合也。假欲留意听之,亦不可以耳根承接,是故体兹至乐,理趣幽微,心无分别,事同愚惑也。
      【释文】《焱氏》必遥反。本亦作炎。《苞裹》音包。本或作包。
      【校】(一)常声依正文改。(二)故字依上下文补。
  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一】;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二】;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三】。」
  【一】【注】惧然悚听,故是祟耳,未大和也。
     【疏】以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