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冠也。

  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泰然遣放,放而不敖。故曰不知义之所适,猖狂妄行而蹈其大方;含哺而熙乎澹泊,鼓腹而游乎混芒(或茫)。至人(或仁)极乎无亲,孝慈终于兼忘,礼乐复乎已能,忠信发乎天光。用其光则其朴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流深长也。

  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愿。弘其鄙,解其悬,洒落之功未加,而矜夸所以散。故观其书,超然自以为已当,经昆仑,涉太虚,而游惚怳之庭矣。虽复贪婪之人,进躁之士,暂而揽其余芳,味其溢流,彷佛其音影,犹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遂绵邈清遐,去离尘埃而返冥极者也。

  河南郭象子玄撰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 着

前言
庄子集释序王先谦
庄子序郭象
经典释文序录(庄子)陆德明
庄子序成玄英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
卷一上内篇逍遥游第一
卷一下内篇齐物论第二
卷二上内篇养生主第三
卷二中内篇人间世第四
卷二下内篇德充符第五
卷三上内篇大宗师第六
卷三下内篇应帝王第七
卷四上外篇骈拇第八
卷四中外篇马蹄第九 外篇胠箧第十
卷四下外篇在宥第十一
卷五上外篇天地第十二
卷五中外篇天道第十三
卷五下外篇天运第十四
卷六上外篇刻意第十五 外篇缮性第十六
卷六下外篇秋水第十七 外篇至乐第十八
卷七上外篇达生第十九 外篇山木第二十
卷七下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卷八上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卷八中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卷八下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卷九上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卷九下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卷十上杂篇说剑第三十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卷十下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卷一上内篇逍遥游第一
内篇【一】逍遥游第一【二】
  【一】【释文】〔《内篇(一)》〕内者,对外立名。说文:篇,书也。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二】【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二)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庆藩案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类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刘孝标注云: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于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忘烝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此向郭之注所未尽。
     【释文】《逍》音销,亦作消。《遥》如字。亦作摇。◎庆藩案逍遥二字,说文不收,作消摇者是也。礼檀弓消摇于门,汉书司马相如传消摇乎襄羊,京山引太玄翕首虽欲消摇,天不之兹,汉开母石阙则文耀以消摇,文选宋玉九辩聊消摇以相羊,后汉东平宪王苍传消摇相羊,字并从水作消,从手作摇。唐释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引王瞀夜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又曰:理无幽隐,消然而当,形无巨细,摇然而通,故曰消摇。解消摇义,视诸儒为长。《游》如字。亦作游。逍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庆藩案家世父侍郎公曰:天下篇庄子自言其道术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首篇曰逍遥游者,庄子用其无端崖之词以自喻也。注谓小大虽殊,逍遥一也,似失庄子之恉。◎又案文选潘安仁秋兴赋注引司马彪云:言逍遥无为者能游大道也。释文阙。《夫小大》音符。《之场》直良反。《事称》尺证反。《各当》丁浪反。《其分》符问反。
     【校】(一)依通志堂本经典释文补。(二)各字宋赵谏议本作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一】。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三】。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