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名焉。无穷无为,弗知与知,谁是谁非,请定臧否。
     【释文】《与无为之知》并如字。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一】。”
  【一】【疏】不知合理,故深玄而处内;知之乖道,故粗浅而疏外。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一】?”
  【一】【注】凡得之不由于知,乃冥也。
     【疏】泰清得中道而嗟叹,悟不知乃真知。谁知不知之知,明真知之至希也。
     【释文】《中而叹》崔本中作卬。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一】知形形之不形乎【二】!道不当名【三】。”
  【一】【注】故默成乎不闻不见(一)之域而后至焉。
     【疏】道无声,不可以耳闻,耳闻非道也;道无色,不可以眼见,眼见非道也;道无名,不可以言说,言说非道也。
  【二】【注】形自形耳,形形者竟无物也。
     【疏】夫能形色万物者,固非形色也,乃曰形形不形也。
  【三】【注】有道名而竟无物,故名之不能当也。
     【疏】名无得道之功,道无当名之实,所以名道而非。
     【校】(一)王叔岷刘文典均谓不见下当有不言二字。
  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一】道无问,问无应【二】。无问问之,是问穷也【三】;无应应之,是无内也【四】。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五】,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六】。”
  【一】【注】不知故问,问之而应,则非道也。不应则非问者所得,故虽问之,亦终不闻也。
     【疏】夫道绝名言,不可问答,故问道应道,悉皆不知。
  【二】【注】绝学去教,而归于自然之意也。
     【疏】体道离言,有何问应!凡言此者,覆释前文。
     【释文】《去教》起吕反。
  【三】【注】所谓责空。
     【疏】穷,空也。理无可问而强问之,是责空也。
  【四】【注】实无而假有以应者外矣。
     【疏】理无可应而强应之,乃成殊外。◎家世父曰:道无问,意揣夫道而问之,是先自穷也,故曰问穷。道无〔应,意揣夫道而〕应之,是徇外也,故曰无内。
  【五】【疏】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大初,道本也。若以理外之心待空内之智者,可谓外不识乎六合宇宙,内不知乎己身妙本者也。
     【释文】《大初》音泰。
  【六】【注】若夫婪落天地,游虚涉(一)远,以入乎冥冥者,不应而已矣。
     【疏】昆是高远之山,太虚是深玄之理。苟其滞着名言,犹存问应者,是知未能经过高远,游涉深玄者矣。
     【释文】《婪落》力含反。
     【校】(一)赵谏议本涉作步。
  光曜问乎无有曰:“夫子有乎?其无有乎?【一】”
  【一】【疏】光曜者,是能视之智也。无有者,所观之境也,智能照察,故假名光曜;境体空寂,故假名无有也。而智有明暗,境无深浅,故以智问境,有乎无乎?
  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一】。
  【一】【疏】夫妙境希夷,视听断绝,故审状貌,唯寂唯空也。◎俞樾曰:淮南子道应篇光曜不得问上有无有弗应也五字,当从之。惟无有弗应,故光曜不得问也。此脱五字,则义不备。
     【释文】《窅然》乌了反。《搏之》音博。
  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一】!”
  【一】【注】此皆绝学之意也。于道绝之,则夫学者乃在根本中来矣。故学之善者,其唯不学乎!
     【疏】光明照曜,其智尚浅,唯能得无丧有,未能双遣有无,故叹无有至深,谁能如此玄妙!而言无有者,非直无有,亦乃无无,四句百非,悉皆无有。以无之一字,无所不无,言约理广,故称无也。而言何从至此者,但无有之境,穷理尽性,自非玄德上士,孰能体之!是以浅学小智,无从而至也。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一)芒【一】。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二】?”
  【一】【注】(拈)〔玷〕(二)捶钩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
     【疏】大马,官号,楚之大司马也。捶,打锻也。钩,腰带也。大司马家有工人,少而善锻钩,行年八十,而捶钩弥巧,专性凝虑,故无豪芒之差失也。钩,称钩权也,谓能拈捶钩权,知斤两之轻重,无豪芒之差失也。
     【释文】《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捶,郭音丁果反,徐之累反,李之睡反。大马,司马也。(司马)郭云:捶者,玷捶钩之轻重而不失豪芒也。或说云:江东三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