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于物者,非物也。故非物则无先后,物出则是物,复不得有先于此物者。何以知其然耶?谓其犹是物故也。以此推量,竟无先物者也。然则先物者谁乎哉?明物之自然耳,自然则无穷已之时也。是知天地万物,自古以固存,无未有之时也。
     【释文】《有先》悉荐反。下及注同。◎家世父曰:先天地者道也。既谓之生矣,是道亦物也。既谓之物矣,是其先物者又何自而生耶?物与物相嬗而不已,而推求物之始,以得其先物而生者,是物岂有已耶?有已,则或开而先之;无已,孰开而先之?是以谓之物出不得先物也。
  【六】【注】取于自尔,故恩流百代而不废也。
     【疏】夫得道圣人,慈爱覆育,恩流百代而无穷止者,良由德合天地,妙体自然,故能虚己于彼,忘怀亭毒,不仁万物,刍狗苍生,盖取斯义而然也。
     【校】(一)唐写本者下无物字。(二)犹其有物也句,刘得一本不重。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一】。”
  【一】【疏】请夫子言。将,送也。夫圣人如镜,不送不迎,颜回闻之日,未晓其理,故询诸尼父,问其所由。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一】,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二】。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三】。安化安不化【四】,安与之相靡【五】,必与之莫多【六】。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七】。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也,而况今之人乎【八】!圣人处物不伤物【九】。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一0】。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一)相将迎【一一】。山林与!皋壤与!使(二)我欣欣然而乐与【一二】!乐未毕也,哀又继之【一三】。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一四】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一五】,知(三)能能而不能所不能【一六】。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一七】。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一八】!至言去言,至为去为【一九】。齐知之所知,则浅矣【二0】。”
  【一】【注】以心顺形而形自化。
     【疏】古人纯朴,合道者多,故能外形随物,内心凝静。
  【二】【注】以心使形。
     【疏】内以缘通,变化无明,外形乖误,不能顺物。◎家世父曰:外化者物与同,内化者心与适。心与适则与物俱化而莫得其所化。与物俱化,相靡而已矣。莫得其所化而与为将迎,有多于物者矣。狶韦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其中愈深,其外愈閟。说文:苑,囿有垣也。种菜曰圃。释名,宫,穹也,屋见垣上穹隆然也。说文:室,实也。踵而为之饰事,将迎日纷,是非日淆,于是儒墨并兴,各以其是非相和也;而相与学一先生之言,奉之为师,取其所谓是非者,将而非之,迎而拒之,是以谓之内化而外不化也。
  【三】【注】常无心,故一不化;一不化,乃能与物化耳。
  【四】【注】化与不化,皆任彼耳,斯无心也。
     【疏】安,任也。夫圣人无心,随物流转,故化与不化,斯安任之,既无分别,曾不概意也。
  【五】【注】直无心而恣其自化耳,非将迎而靡顺之。
     【疏】靡,顺也。所以化与不化悉安任者,为不忤苍生,更相靡顺。
  【六】【注】不将不迎,则足而止。
     【疏】虽复与物相顺,而亦不多仁恩,各止于分,彼我无损。
  【七】【注】言夫无心而任化,乃群圣之所游处。
     【疏】狶韦、轩辕、虞舜、殷汤、周武,并是圣明王也。言无心顺物之道,乃是狶韦彷徨之苑囿,轩辕遨游之园圃,虞舜养德之宫闱,汤武怡神之虚室,斯乃群圣之所游而处之也。
     【释文】《之囿》音又。《之圃》布五反,又音布。
  【八】【注】,和也。夫儒墨之师,天下之难和者,而无心者犹故和之,而况其凡乎!
     【疏】,和也。夫儒墨之师,更相是非,天下之难和者也,而圣人君子,犹能顺而和之。况乎今世之人,非儒墨之师者也,随而化之,不亦宜乎!
     【释文】《相》子兮反,和也。狶韦、黄帝、有虞、汤、武、儒、墨之师,皆未能尽内不化之道,故至于以是非相,言其犹有是非之争也。五味相夺而后可以为,故曰相。
  【九】【注】至顺也。
     【疏】处俗和光,利而不害,故不伤之也。
  【一0】【注】在我而已。
      【疏】虚舟飘瓦,大顺群生,群生乐推,故处不害。
  【一一】【注】无心故至顺,至顺故能无所将迎而义冠于将迎也。
      【疏】夫唯安任群品,彼我无伤者,故能与物交际而明不迎而迎者也。
      【释文】《义冠》古乱反。
  【一二】【注】山林皋壤,未善于我,而我便乐之,此为无故而乐也。
      【释文】《山林与》音余。下同。《而乐》音洛。注、下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