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勃,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一】。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二】。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谬〕(一)心也【三】。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四】。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五】。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六】。道者,德之钦也【七】;生者,德之光也【八】;性者,生之质也【九】。性之动,谓之为【一0】;为之伪,谓之失【一一】。知者,接也;知者,谟也【一二】;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一三】。动以不得已之谓德【一四】,动无非我之谓治【一五】,名相反而实相顺也【一六】。
  【一】【疏】彻,毁也。勃,乱也。(谬)〔缪〕,系缚也。此略标名,下具显释也。
     【释文】《之勃》本又作悖,同。必妺反。《之谬》如字。一本作缪,亡侯反,亦音谬。《去德》起吕反。
  【二】【疏】荣贵、富赡、高显、尊严、声名、利禄,六者乱情志之具也。
  【三】【疏】容貌、变动、颜色、辞理、气调、情意,六者绸缪系缚心灵者也。本亦有作谬字者,解心之谬妄也。
  【四】【疏】憎恶、爱欲、欣喜、恚怒、悲哀、欢乐,六者德(家)之患累也。
     【释文】《恶欲》乌路反。《哀乐》音洛。《累德》劣伪反。后注同。
  【五】【疏】去舍、从就、贪取、施与、知虑、伎能,六者蔽真道也。
     【释文】《知能》音智。
  【六】【注】荡,动也。
     【疏】四六之病,不动荡于胸中,则心神平正,正则安静,静则照明,明则虚通,虚则恬淡无为,应物而无穷也。
     【释文】《不荡》本亦作荡,徒党反。郭云:动也。又徒浪反,又吐浪反。
  【七】【疏】道是所修之法,德是临人之法,重人轻法,故钦仰于道。◎俞樾曰:说文部:廞,陈舆服于庭也。小尔雅广诂:廞,陈也。此钦字即廞之假字。盖所以生者为德而陈列之即为道,故曰德之廞也。汉书哀帝纪注引李斐曰:陈,道也。是其义矣。
  【八】【疏】天地之大德曰生,故生化万物者,盛德之光华也。
     【释文】《德之光》一本光字作先。
  【九】【疏】质,本也。自然之性者,是禀生之本也。
  【一0】【注】以性自动,故称为耳;此乃真为,非有为也。
      【疏】率性而动,分内而为,为而无为,非有为也。
  【一一】【疏】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矫性〕伪情,分外有为,谓之丧道也。
  【一二】【疏】夫交接前物,谋谟情事,故谓之知也。
  【一三】【注】夫目之能视,非知视而视也;不知视而视,不知知而知耳,所以为自然。若知而后为。则知伪也。
      【疏】睨,视也。夫目之张视也,不知所以视而视,〔而〕(二)视有明暗。心之能知,不知所以知而知,而知有深浅。(而)目不能视而不可强视,心不能知而不可强知,若有分限,犹如睨也。
      【释文】《睨也》鱼计反,又五礼反,视也。
  【一四】【注】若得已而动,则为强动者,所以失也。
      【疏】夫迫而后动,和而不唱,不得已而用之,可谓盛德也。◎家世父曰:与物相接而知生焉,因而为之(谨)谋〔谟〕(三)而知名焉。其所不知,犹将睨视而揣得之。知之所由成也,道之所由毁也。动于不得已而一任我之自然,奚以知为哉!
  【一五】【注】动而效彼则乱。
      【疏】率性而动,不舍我效物,合于正理,故不乱。
      【释文】《谓治》直吏反。
  【一六】【注】有彼我之名,故反;(各)〔名〕(四)得其实,则顺。
      【疏】有彼我是非之名,故名相反;无彼我是非之实,故实相顺也。
      【校】(一)谬字依上文及世德堂本改。(二)而字依下句补。(三)谋谟二字依上疏文改。(四)名字依世德堂本改。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一】。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二】。夫工乎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三】。唯虫能虫,唯虫能天【四】。全人恶天?恶人之天【五】?而况吾天乎人乎【六】!
  【一】【注】善中则善取誉矣,理常俱〔也〕(一)。
     【疏】羿,古之善射人。工,巧也。羿弯弓放矢,工中前物,尽射家之微妙。既有斯伎,则擅斯名,使己无令誉,不可得也。
     【释】《羿》五计反。徐又户计反。《中微》丁仲反。注同。《己誉》音余。后章同。
  【二】【注】任其自然,天也;有心为之,人也。
     【疏】前起譬,此合(谕)〔喻〕也。圣人妙契自然,功侔造化,使群品日用不知,不显其迹,此诚难也。故上文云使天下兼忘我难。
  【三】【注】工于天,即俍于人矣,谓之全人,全人则圣人也。
     【疏】俍,善也。全人,神人也。夫巧合天然,善能晦迹,泽及万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