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造于众妙之门也。
      【校】(一)赵谏议本徂作阻。(二)世德堂本有所作其有。(三)赵本去下有所字。(四)之字依世德堂本删。

卷九上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一】
    【一】【释文】以义名篇。
  外物不可必【一】,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二】。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三】。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四】。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五】。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六】。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七】,螴蜳不得成【八】,心若县于天地之间【九】,慰暋(一)沈屯【一0】,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一一】,众人焚和【一二】,月固不胜火【一三】,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一四】。
  【一】【疏】域心执固,谓必然也。夫人间事物,参差万绪,惟安大顺,则所在虚通,若其逆物执情,必遭祸害。
     【释文】《外物》王云:夫忘怀于我者,固无对于天下,然后外物无所用必焉。若乃有所执为者,谅亦无时而妙矣。◎卢文弨曰:宋本必作心。◎庆藩案文选嵇叔夜养生论注引司马云:物,事也。忠孝,内也,外事咸不信受也。释文阙。
  【二】【注】善恶之所致,俱不可必也。
     【疏】龙逢比干,外篇已解。箕子,殷纣之庶叔也,忠谏不从,惧纣之害,所以徉狂,亦终不免杀戮。恶来,纣之佞臣,毕志从纣,所以俱亡。
  【三】【注】精诚之至。
     【疏】碧,玉也。子胥苌弘,外篇己释。而言流江者,忠谏夫差,夫差杀之,取马皮作袋,为鸱鸟之形,盛伍员尸,浮之江水,故云流于江。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
     【释文】《而化为碧》吕氏春秋藏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庆藩案太平御览八百九引司马云;苌弘忠而流,故其血不朽而化为碧。释文阙。
  【四】【注】是以至人无心而应物,唯变所适。
     【疏】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而曾参至孝,而父母憎之,常遭父母打,邻乎死地,故悲泣也。夫父子天性,君臣义重,而至忠至孝,尚有不爱不知,况乎世事万涂,而可必固者!唯当忘怀物我,适可全身远害。
     【释文】《孝己》李云:殷高宗之太子。《曾参》李云:曾参至孝,为父所憎,尝见绝粮而后苏。
  【五】【疏】夫木生火,火克金,五行之气,自然之理,故木摩木则火生,火守金则金烁。是以诚心执固而必于外物者,烁灭之败。◎俞樾曰:淮南子原道篇亦云两木相摩而然。然两木相摩,未见其然。下句云金与火相守则流,疑此句亦当作木与火。下文云,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又云,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人焚和,月固不胜火。是此章多言火,益知此文之当为木与火矣。盖木金二物皆畏火,故举以为言,见火之为害大也。
  【六】【注】所谓错行。
     【疏】水中有火,电也。乃焚大槐,霹雳也。阴阳错乱,不顺五行,故雷霆击怒,惊骇万物。人乖和气,败损亦然。
     【释文】《大絯》音骇,又音该,又胡待反。《水中有火乃焚大槐》司马云,水中有火,谓电也。焚,谓霹雳时烧大树也。◎家世父曰:天地之大用,水火而已矣。水,阳也,而用阴;火,阴也,而用阳。人生阴阳之用,喜怒忧乐,爱恶生死,相争相靡,犹水火也。两陷者,水火之横溢者也。螴当作蝀。尔雅释天:螮蝀,虹也。螴蜳,犹言虹蜺。淮南说山训天二气则成虹。二气者,阴阳之相薄者也。相薄而两相争胜,则虹蜺亦不得成。人心水火之争,阳常舒而徐进,阴常惨而暴施。凡不平于心,皆阴气之发也,故曰生火甚多。坎为月,月者,水气之(积)〔精〕也,体阳而用阴也。火生而水不能胜之,所以两陷而无所逃也。
  【七】【注】苟不能忘形,则随形所遭而陷于忧乐,左右无宜也。
     【疏】不能虚志而忘形,域心执固,是以驰情于荣辱二境,陷溺于忧乐二边,无处逃形。
     【释文】《两陷》司马云:两,谓心与胆也。陷,破也。畏雷霆甚忧,心胆破陷也。《忧乐》音洛。
  【八】【注】矜之愈重,则所在为难,莫知(二)所守,故不得成。
     【疏】螴蜳,犹怵惕也。不能忘情,(忘)〔妄〕怀矜惜,故虽劳形怵虑而卒无所成。
     【释文】《螴》郭音陈,又楮允反,徐敕尽反。《蜳》郭音惇,又柱允反,徐敕转反,李余准反。司马云:螴蜳,读曰忡融,言怖畏之气,忡融两溢,不安定也。
  【九】【注】所希跂者高而阔也。
     【疏】心徇有为,高而且远,驰情逐物,通乎宇宙。
     【释文】《若县》音玄。
  【一0】【注】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