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内,当事而发;己言其外,以畅事情。情畅则事通,外明则内用,相须之理然也。
     【疏】直置容足,不可得行,必借余地,方能运用脚足,无用之理分明,故(取)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一】?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二】!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三】,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四】。故曰(一)至人不留行焉【五】。
  【一】【注】性之所能,不得不为也;性所不能,不得强为;故圣人唯莫之制,则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疏】夫人禀性不同,所用各异,自有闻言如影响,自有智昏菽麦。故性之能者,不得不由性;性之无者,不可强涉;各守其分,则物皆不丧。
     【释文】《得强》其丈反。
  【二】【注】非至厚则(二)莫能任其志行而信其殊能也。
     【疏】流荡逐物,逃遯不反,果决绝灭,因而不移,此之志行,极愚极鄙,岂是至妙真知深厚道德之所任用!庄子之意,谓其如此。
     【释文】《之行》下孟反。注同。《任与》音余。
  【三】【注】人之所好,不避是非,死生以之。
     【疏】愚迷之类,执志()〔确〕然,虽复家被覆没,身遭颠坠,亦不知悔反,驰逐物情,急如烟火,而不知回顾,流遁决绝,遂至于斯耳。
     【释文】《覆坠》直类反。《所好》呼报反。
  【四】【注】所以为大齐同(三)。
     【疏】夫时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如舜禹应时相代为君臣也。故世遭革易,不可以为臣为君而相贱轻。流遁之徒,不知此事。
  【五】【注】唯所遇而因之,故能与化俱。
     【疏】夫世有兴废,随而行之,是故达人曾无留滞。
     【校】(一)唐写本无曰字。(二)赵谏议本无则字。(三)世德堂本作所以为人齐同。 赵本作所以为人齐。齐,同也。
  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一】。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二】,唯至人乃(一)能游于世而不僻【三】,顺人而不失己【四】。彼教不学【五】,承意不彼【六】。
  【一】【注】古无所尊,今无所卑,而学者尊古而卑今,失其原矣。
     【疏】夫步骤殊时,浇淳异世,古今情事,变化不同,而乃贵古贱今,深乖远鉴,适滋为学小见,岂曰清通!
  【二】【注】随时因物,乃平泯也。
     【疏】狶韦,三皇已前帝号也。以玄古之风御于今代,浇淳既章,谁能不波荡而不失其性乎!斯由尊古卑今之弊也。
     【释文】《狶》虚岂反。《不波》波,高下貌。
  【三】【注】当时应务,所在为正(二)。
     【释文】《不僻》匹亦反。
  【四】【注】本无我,我何失焉!
  【五】【注】教因彼性,故非学也。
  【六】【注】彼意自然,故承而用之,则夫万物各全其我。
     【疏】独有至德之人,顺时而化彼,非学心而本性具足,不由学致也。承意不彼者,禀承教意以导性,而真道素圆,不彼教也。
     【校】(一)唐写本无乃字。(二)赵谏议本正作政。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一】。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二】,跈则众害生【三】。物之有知者恃息【四】,其不殷,非天之罪【五】。天之穿之,日夜无降【六】,人则顾塞其窦【七】。胞有重阆【八】,心有天游【九】。室无空虚,则妇姑勃【一0】;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一一】,大林(一)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二)【一二】。
  【一】【疏】彻,通也。颤者,辛臭之事也。夫六根无壅,故彻;聪明不荡于外,故为德也。
     【释文】《颤》舒延反。
  【二】【注】当通而塞,则理有不泄而相腾践也。
     【释文】《哽》庚猛反,塞也。《跈》女展反。郭云:践也。广雅云:履也,止也。本或作蹍,同。◎王念孙曰:郭注,当通而塞,则理有不泄而相腾践也。释文,跈,女展反。广雅云:履也。止也。本或作蹍,同。案践履与壅塞,二义不相比附。郭云理有不泄而相腾践,所谓曲说者也;本或作蹍,亦非也。今案跈读为抮。抮,戾也。言哽塞而不止,则相乖戾,相乖戾则众害生也。广雅曰:抮、盭也。(盭与戾同。)方言曰:轸,戾也。郭璞曰:相了戾也。孟子告子篇紾兄之臂而夺之食,赵岐曰:紾,戾也。此云哽而不止则跈,义并与抮同。
  【三】【注】生,起也。
  【四】【注】凡根生者无知,亦不恃息也。
     【疏】天生六根,废一不可。耳闻眼见,鼻臭心知,为于分内,虽用无咎。若乃目滞桑中之色,耳淫濮上之声,鼻滋兰麝之香,心用无穷之境,则天理灭矣,岂谓彻哉!故六根穷彻,则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