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大者也。
  【二】【注】彼与变俱,故死生不变于彼。
     【疏】夫山舟潜遁,薪指迁流,虽复万境皆然,而死生最大。但王骀心冥造物,与变化而迁移,迹混人间,将死生而俱往,故变所不能变者也。
  【三】【注】斯顺之也。
     【疏】遗,失也。虽复圜天颠覆,方地坠陷,既冥于安危,故未尝丧我也。
     【释文】《虽天地覆》芳服反。《坠》本又作队,直类反。李云:天地犹不能变已,况生死也!
  【四】【注】明性命之固当。◎庆藩案无假当是无瑕之误,谓审乎己之无可瑕疵,斯任物自迁而无役于物也。淮南精神篇正作审乎无瑕。瑕假皆从假声,致易互误。(汉书)〔史记〕郑世家使人诱劫郑大夫甫假,左传作傅瑕。礼檀弓肩假,汉书古今人表作公肩瑕,即其证也。
  【五】【注】任物之自迁。
     【疏】灵心安审,妙体真元,既与道相应,故不为物所迁变者也。
  【六】【注】以化为命,而无乖迕。
     【释文】《怪迕》五故反。本亦作遻。下同。
  【七】【注】不离至当之极。
     【疏】达于分命,冥于外物,唯命唯物,与化俱行,动不乖寂,故恒住其宗本者也。
     【释文】《不离》力智反。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宗下有者字。
  常季曰:“何谓也【一】?”
  【一】【疏】方深难悟,更请决疑。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一】;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二】。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三】,而游心乎德之和【四】;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五】。”
  【一】【注】恬苦之性殊,则美恶之情背。
     【疏】万物云云,悉归空寂。倒置之类,妄执是非,于重玄道中,横起分别。何异乎肝胆〔附〕(一)生,本同一体也,楚越迢递,相去数千,而于一体之中,起数千之远,异见之徒,例皆如是也。
     【释文】《肝胆》丁览反。《美恶》乌路反。下皆同。《情背》音佩。
  【二】【注】虽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则万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则天下一是也。夫因其所异而异之,则天下莫不异。而浩然大观者,官天地,府万物,知异之不足异,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则天下莫不皆同;又知同之不足有,故因其所无而无之,则是非美恶,莫不皆无矣。夫是我而非彼,美己而恶人,自中知以下,至于昆虫,莫不皆然。然此明乎我而不明乎彼者尔。若夫玄通泯合之士,因天下以明天下。天下无曰我非也,即明天下之无非;无曰彼是也,即明天下之无是。无是无非,混而为一,故能乘变任化,迕物而不慑。
     【疏】若夫玄通之士,浩然大观,二仪万物,一指一马;故能忘怀任物,大顺群生。然同者见其同,异者见其异,至论众妙之境,非异亦非同也。
     【释文】《中知》音智。《不慑》之涉反。
  【三】【注】宜生于不宜者也。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故忘(二)其宜也。
     【疏】耳目之宜,宜于声色者也。且凡情分别,耽滞声色,故有宜与不宜,可与不可。而王骀混同万物,冥一死生,岂于根尘之间而怀美恶之见耶!
  【四】【注】都忘宜,故无不任也。都任之而不得者,未之有也;无不得而不和者,亦未闻也。故放心于道德之闲,荡然无不当,而旷(三)然无不适也。
     【疏】既而混同万物,不知耳目之宜,故能游道德之乡,放任乎至道之境者也。
  【五】【注】体夫极数之妙心,故能无物而不同,无物而不同,则死生变化,无往而非我矣。故生为我时,死为我顺;时为我聚,顺为我散。聚散虽异,而我皆我之,则生故我耳,未始有得;死亦我也,未始有丧。夫死生之变,犹以为一,既睹其一,则蜕(四)然无系,玄同彼我,以死生为寤寐,以形骸为逆旅,去生如脱屣,断足如遗土,吾未见足以缨茀其心也。
     【疏】物视,犹视物也。王骀一于死生,均于彼我。生为我时,不见其得;死为我顺,不见其丧;视万物,混而一之。故虽兀足,视之如遗土者也。
     【释文】《所丧》息浪反。下及注同。《说然》始锐反,又音悦。《脱屦》九具反。本亦作屣,所买反。◎卢文弨曰:今本书作屣。《断足》丁管反。
     【校】(一)附字依刘文典补正本补。(二)世德堂本作亡。下同。(三)世德堂本作扩。(四)世德堂本作说,赵谏议本作悦。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一】,得其心以其心【二】。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三】?”
  【一】【注】嫌王骀未能忘知而自存。
     【疏】彼,王骀也。谓王骀修善修己,犹用心知。嫌其未能忘知而任独者也。
     【释文】《为己》于伪反。
  【二】【注】嫌未能遗心而自得。
     【疏】嫌王骀不能忘怀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