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或采而不生者,

  不当采而采者,其物嫩之矣。

  或生而不取者,

  生而不知,则当面错过矣。

  是不得诀之其故也。

  此皆未得师传之过矣。

  且欲得诀之真者,又当虚心求师,久久护特,

  盖世之学佛,不得其全诀者,皆因已有所知所能,轻师谩法,故不得其全诀矣。若能虚心恳切,执弟子之礼,行弟子之事,久久真心护师成道,岂不有不得全道者乎!

  培德舍力,

  盖德者,道之体性之用,欲觅师道,而不修德,焉得遇之,德和道者,如鸟之羽翰焉,缺一无所用也。力者,财也.古云,法财两施,彼此同成正觉,苟曰称修道,分文不舍,沽名钓誉,假佛遮身,就有佛道高人泛而不视矣。

  然后大道有所得也。

  世之学佛者,谓坐而有所得,岂不谬也。如刘志略乃坐怀而得,因结交有力,与六祖同借其力也。

  盖出炉之消息,

  炉即丹田也。

  又赖意之静观,物则生焉。

  盖意观者,如来云,若不知心目所在,则不能降伏尘劳,物之出炉于不出炉,总在乎意之力也。且物又是元炁之喻名耳。

  如来谓之炉中火发,

  此即紫摩光如来之言也。火者,暖也,发者,动也,此是舍利产之景也。

  斯时牟尼露象。

  上文言暖者,乃内景也,象者,外景也。

  不惧不惊,

  或者乍见此景,未得真传,认为外物,而不禁惊讶,则心动神驰。舍利亦散,欲望成道,不亦远乎。

  动而并行,

  命行则意行,命住则意住,故为并行者矣。

  切防蹊路危险之患。

  蹊路者,前注于集说矣。

  渡过恒河之渡口,

  恒河者,背骨之髓路也,上下有不通之处,必要真意度过此处,故曰渡口矣。

  由漕溪而上鹫岭,

  漕溪者,即上文髓路也,鹫岭,在头之后也。

  达须弥而下重楼,

  须弥,头之顶也。重楼,气喉也。气喉有十二节,故曰重楼也。

  往南华花世界,

  且往者,慧命之来也,昔日法华会上,龙女献珠,往南方女转男身,成证佛位,即此喻也。盖南者,心窍也。心之喜动而不喜静,喜新而不喜旧,时刻迁移,进出无时,莫知其乡,自无始而至今,四生六道,无有休息,所谓人死不知心。今幸得慧命来相制伏,变种性为真性,炼识神为元神,犹如铅之制水银一般,则水银死,而无驰弄之性矣。若不得此慧命来入心窍,而亦不能自定,纵有所修,无非后天之识性,非先天之性也。先天之性,□(口中一力字)地之时,落于命中,故曰天命之谓性。学佛者,自当醒悟先后之性,若不自惺,终无所成矣。

  坐登佛光宝殿。

  宝殿者,心下之一窍也,乃养道胎长定之处也。

  忽然溶溶如谷云,霏霏似春雨,盘旋敛聚于中宫,斯谓之结道胎。

  盖舍利登中宫之时,周身如云之腾,似雨之施,百脉冲和,畅于四肢,急将心目左旋右转四九而定,右旋左转四六而定,性命盘聚于中宫,结成道胎矣。

  安乐太平之禅定,

  到此无损无失,一得永证。何得不安乐,自然禅定寂静矣。

  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且初结道胎时,后天之息,本似于有,而不着于有,故曰勿忘。道胎既结,则意在乎其中,寂然不动,又不可随其昏味,必须常觉常悟,故曰勿照。

  静定之中,忽觉一轮浩月悬于当空,

  且此月从丹田升于目前。

  留而待之,

  以真意留之。

  一轮红日升于月中,

  日月合并,

  收而藏之。

  用法收于中藏。

  定静之中,习乎寂灭。

  一念不生。

  有无之场,还乎浑然。

  真性虚无。

  故曰无为者矣。

  空虚至极矣。

  且大道无穷焉,静极而生乎动。一物上合于道胎。

  盖万物极则还原,而大道亦然矣。静极生乎动机,有一点纯阳之物,从涌泉自升于中宫,与道胎相亲相恋和合,合而为一者矣。

  而法轮之又重转矣。

  此物既归道胎,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