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石田。日为往来之阶。
  亦竟不就事也。复云。岂可遐弃坐观存没哉。
  此道自决求眞之精诚也。心不在我。不可责人。使必成之也。(赤石田。今中茅西十许里有大塘食涧水。久废不修。隐居今更筑治为田十余顷。长史昔意欲避形迹。因作田之阶。得数处望灵山。而遇旱塘壤。竟不果。所以此书讥之耳)都不斋而有书云斋戒也。(此亦有答。
  明辞奏不可轻妄。动静必皆闻彻矣)八月八日书云。谨操身诣大茅之端。乞特见采録。使目接温颜。耳聆玉音。此语为求道之甚急也。得近书。具至心。可勤道奬志也。司命君自在东宫。又书不应总合。徳有轻重之故也。(司命常住大霍之赤城。此间唯有府曹耳。具位有高卑。故不宜共作辞启。二君虽同居华阳。而官府各异。不得同纸。凡书奏不如口启。于此可具鉴其仪格耳)吾等已自相知之。厚薄书疏。亦甚为班班。欲停之如何。(此是长史轻脱置书于他家静中而去。恐方将人到。又致漏泄。眞灵愼密。故有此语。欲戒试其心事耳。长史后答此言。亦殆为巧便)此书疏愼示俗人。脱有见者。掘坏灵山。尔之罪大也。(恐俗人贫狡之徒。知此金宝处。堪能凿掘。则事由宣泄。此罪眞为不轻。非但尔时教戒。亦传贻无穷。将来诸子。咸共秘之)
  右定録中君答长史前书。说句曲山事讫此。长史前书无本出。今唯有后答。亦随条奉酬。次第如左。
  右从前良常来凡二十一条。并有掾写。
  昔年十余歳时。述虚(此乃应是墟字。而由来皆作〈墟〉[虚]字。即今之山西村名也)闲耆宿有见语。茅山上故昔有仙人。乃有市处。早已徙去。后见包公问动静。此君见答。今故在此山。非为徙去。此山洞庭之西门。
  通太湖苞山中。所以仙人在中住也。唯说中仙君一人字。不言有兄弟三人。不分别长少。
  不道司命君尊远。别治东宫。未见传记。乃知高卑有差降。班次有等级耳。辄敬承诲命。于此而改。(此长史又更答书云。今有所起草存。故得撰録。而前纸断失。亦非起端语也。包公是鲍{青见}。句容人。悉呼作包也。答书时已是蒙示传记。是乙丑年初矣)告小阿口直下三四里。便径至阴宫东玄掖门。入此穴口二百歩。便朗然如昼日。不审此洞天之别光。为引太阳之光。以映穴中耶。此洞天中。官府旷大。云宫室数百间屋。官属正二仙君兄弟。复有他仙官。男女凡有几许人。为直是石室。亦有金堂玉房耶。宫室与洞庭苞山相连不。包公及妹朱氏。昔在世曾得入此宫不。二人为未得登举作地下主者耶。治在何处。愚昧昌启。惧有干忤。(包公及妹事。前中君书无有。当复是别{口受}。
  今更重问。并洞中事。定録又答有后也)市山之盘石。市名之存。
  由于此也。今之孜孜志慕于道。无心金玉。尊灵所置。唯助令弥密耳。岂有掘犯理耶。此故为未之照察也。山左右泉水。金玉津液。其地亦可立静舍合丹。辄当以为意。(此上答天市泉水可住事。
  而竟无所立也)不审玄帝是何世耶。后生蒙蒙。多所不及。愿告。({瑞页}臾水王。故号玄帝。外书亦尔。长史脱致疑问耳。此条复有答。在后)
  告中茅山东有小穴。阴宫之阿门。入道差易。
  后当以渐斋修而寻求之。灵宗垂念。便以为造金门而登玉房也。但存迟速之间。不敢悒迟。(有如此教示。而不速求游辟。一何可恨。所以众灵毎勤勤引劝)告大茅山亦有小穴在南面。相似如一。谓之南便门。欣见启悟。喜禀徳音。精诚注向。沐浴自新。既闻吉日。至时密造。区区之诚。灵寔鉴照。(此道南面之东门。与小阿东门相似者)告左慈复何人也。此见奬勖之言。恩念下逮。益令欣慕。(传上亦载此事)告良常西南垂有可住处。是司命君往时别宅。亦可合丹。
  穆自见传记。鄙心窃志。欲寻司命君往昔之旧宇。高栖之所托。患未能审知耳。今辄当隐量求处。临时告悟。(传上亦载此事。基陛湮没。难可必审。故更乞告示也)
  告良常东南又有可住处。累石如竃。寄生树如曲盖为志。往当寻其所。告洞口西北有一地。地小危不安。可立外静舍。愚意本自欲立内外静舍。辄当畴量在宜。(亦不闻立此外静事。而今有一累石坛歴然。相传乃言。掾于此坛化遯也。毎往拜视。辄感叹缠心)告菌山至佳。
  司命临去。埋金于此。欲服金者可取。且窃有合金液意。今未敢议此。若山居积年。修学日进。后而事可得密者。临时启质。(中君书云。吾昔临去埋金。
  不道司命。长史此答误耳)告大茅山有玄帝时铜鼎。在山独高处。入土八尺许。此帝王之所。□□□□□器疏示后生。益増禀{厂万}承。下亦可以立静舍。感备告悟。告昔屈氏埋铜及钱。此通非所拟向也。闻此远事。世代变易。能不悲叹。昔初拜八月八日书。已操身至述虚(此犹是前村)徐泛家。寻家信见报云。得应言未可登山。便承此而归。直致此书于朱家静中耳。愚心鄙近。亦以肉人秽浊。精诚不恳。无能上达。不悟已畅高听。得蒙省察。辞与事违。悚息而已。(长史玄挺。动静闻彻。屑辞所向。便已关奏蒙报。或是得杨君所传者。徐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