眞之法)北戎长胡大王。献帝舜以白琅之霜。十转紫华。服之使人长生飞仙。与天地相倾。舜即服之而方死。葬苍梧之野。此诸君并已龙奏灵阿。凤鼓云池矣。而犹尸解托死者。欲断以生死之情。示民有终始之限耳。岂同腐骸太阴。以肉饷蝼蚁者哉。直欲遏违世之夫。塞俗人之愿望也。(古来英圣之王。唯未见显尭及汤得道。及鬼官之迹耳)
  至于青精先生。彭铿凤纲。南山四皓。淮南八公。并以服上药。不至一剂。自欲出处{口黒}语。肥遁山林。以游仙为乐。以升虚为戚。非不能登天也。弗为之耳。此诸君自展转五岳。改名易貌。不复作尸解之絶也。(铿则彭祖名也。青精亦出彭传及王君传{食讯}饭方中。凤纲并诸仙人各有别显)轩辕自采首山之铜以铸鼎。虎豹百禽为之视火参炉。鼎成而轩辕疾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空室无尸。唯宝剑赤{写宀}在耳。一旦又失所在也。(列仙传云。御龙攀髯。及子晋驭鹄。并为不同。亦可是化后更出而为之也)玉子者帝{人告}也。曾诣锺山。获九化十变经。以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一旦疾崩。营冢在渤海山。夏中衰时。有发王子墓者。室中无所有。唯见一剑在北寝上。自作龙鸣虎{口皐}之声。人遂无敢近者。后亦失所在也。(帝{人告}则尭父。外书作{学告}字)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复有发其墓者。唯见一剑在室。人适欲取视。
  忽飞入天中也。栾巴昔作兵解。去入林虑山中。积十三年。而后还家。今在鹄鸣赤石山中。
  (汉书云。巴为桂阳豫章太守。后下狱死。当仍是用灵丸解云也。亦出仙传中)
  右此三条。皆出掾写剑经中。经非可轻见。
  既是说诸仙人事迹。隐居谨抄出以相辅类耳。
  至人焉在。朖曜南辰。含灵万世。乘景上旋。化成三道。日月为邻。实玄实师。号曰元人。变成三老。友帝之先。安知至人。不有来游。观化兆间。混俗为俦。释羽沈铃。安此南{土禺}。岂将好兆。
  染俗久留。(七圣玄纪中云。赤君下教。变迹作沙门。与六弟子倶皆显姓名也)
  为世染俗。不适生期。赤怪潜骇。三柱为灾。贤者南游。三岳是之。玄君来行。人其谁知。(赤怪则{茔火}惑星也。三柱者五车星中三柱也。歩屡反)在元为元君。在玄宫为玄师。在南辰为南极老人。在太虚为太虚眞人。在南岳为赤松子。此乃天帝四眞人之师。太一之友。(此四条是长史抄出。不审本是何经书中事。并是说南岳赤君下教之旨。师友之目。小异诸经)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其山八重。周回八百余里。四面视之如一。在会稽东海际。一头亚在海中。金庭有不死之郷。在桐柏之中。方圆四十里。上有黄云覆之。树则苏{玉牙}琳碧。泉则石髓金精。其山尽五色金也。经丹水而南行。有洞交会。从中过行三十余里则得。(此山今在及临海数县之境。亚海中者。今呼括苍。在宁海北{觐邑}县南。金庭则前右弼所称者。此地在山外。犹如金灵。而灵奇过之。今人无正知此处。闻采藤人时有遇入之者。{土乌}{阜奥}甚多。自可寻求。然既得己居呉。安能复觅越。所以息心。桐柏眞人之官。自是洞天内耳)
  紫微夫人言。
  右一条某书。
  八渟山高五千里。周{一巾}七千里。与沧浪方山相连比。其下有碧水之海。山上有乘林眞人郁池玄宫。东王公所鎭处也。此山是琳琅众玉。青华绛实。飞间之金。所生出矣。在沧浪山之东北。蓬莱山之东南。(此即扶桑太帝所居也。方山即方丈山也。
  海中山名。多载在五岳序中耳)方丈之西北有阴成大山。沧浪西南有阳长大山。山周回各一千四百里。
  高七百里。其山多眞仙之人所居处焉。此二山是阳九百六暦数之标掲也。百六之运将至。则阳长水竭。阴成水架矣。阳九之运将至。
  则阴成水竭。阳长水架矣。顷者是阴成。山水际已高九千丈矣。百六之来。无复久时。(阴成水际出山高。则是高乃应云阳九。而言百六。似是误言。亦可是水起际如此高。非先水退际尔。
  但水性平。又非湍瀬。二山相去不远。未解那得顿孤悬如此)
  右二条有长史写。
  未至庙第一高山西头龙尾北。洪水一所。
  发地长六丈余。广五丈。入土六尺。水流势挞地二百余歩。去路三里。对庙后第二高山西头。洪水一所。发地长四丈余。广三尺余。入土四尺。水势挞地三百余歩。去路二里。近庙后胁。一所洪水。发地长五丈余。广四丈余。
  入地二尺余。水势流入中。去庙一百五十歩。
  右蒋山北凡三处发洪水。流势西北行。
  此三条是异迹。既不见眞手。未审是非。又不知此发洪当是何时事。山南乃经有发处。以积石塞之。世呼为蒋侯飮马。而山后不见有此。或当是将来期运之时乎。
  眞诰卷之十四。
  眞诰卷之十五。
  阐幽微第一。
  罗{山在北方癸地。(此癸地未必以六合为言。当是于中国指向也。
  则当正对幽州辽东之北。北海之中。不知去岸几万里耳)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