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体道第一(篇章名)
道可道,(道德经原句)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
名可名,
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非自然常在之名也。
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无名,天地之始。
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
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谓天地。
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
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妙,要也。
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
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也。
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两者,谓有欲无欲也。
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
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
同谓之玄,
玄,天也。
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
玄之又玄,
天中复有天也。
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
众妙之门。
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
有危亡也。
皆知善之为善,
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人所争也。
故有无相生,
见有而为无也。
难易相成,
见难而为易也。
长短相较,
见短而为长也。
高下相倾,
见高而为下也。
音声相和,
上唱下必和也。
前后相随。
上行下必随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以道治也。
行不言之教,
以身师导之也。
万物作焉
各自动也。
而不辞,
不辞谢而逆止。
生而不有,
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功成而弗居。
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夫唯弗居,
夫惟功成不居其位。
是以不去。
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
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安民第三
不尚贤,
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
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
使民不争。
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不贵难得之货,
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
使民不为盗。
上化清静,下无贪人。
不见可欲,
放郑声,远美人。
使心不乱。
不邪淫,不惑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
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
虚其心,
除嗜欲,去乱烦。
实其腹,
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弱其志,
和柔谦让,不处权也。
强其骨。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常使民无知无欲。
返朴守淳。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思虑深,不轻言。
为无为,
不造作,动因循。
则无不治。
德化厚,百姓安。

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
冲,中也。
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
或不盈,
或,常也。
道常谦虚不盈满。
渊乎似万物之宗。
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知宗祖。
挫其锐,
锐,进也。
人欲锐精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
解其纷,
纷,结恨也。
当念道无为以解释。
和其光,
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
同其尘。
当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
湛兮似若存。
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
吾不知谁之子,
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
象帝之先。
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之生也。
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
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
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贵望其报也。
圣人不仁,
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行自然。
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贵望其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