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凡物方则割,廉则创,直则肆,光则耀。唯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剧,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所谓音也。夫音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无以服人,苟诚有而能音,虽未尝与物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则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敛藏其用,至于没身而终不试,则德重积矣。德积既厚,虽天下之刚强,无不能克,则物莫测其量矣,如此而后可以有国。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轻用之,一试不服,天下测知其深浅而争犯之,虽欲保其国家,而不可得也。吾是以知音之可以有国,可以有国,则有国之母也。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孟子》曰:尽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以音治人,则可以有国者是也。以音事天,则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圣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则根深而不可技,蒂固而不可脱,虽以长生久视可也。盖治人事天,虽有内外之异,而莫若音则一也。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圣人无为,使人各安其自然。外无所求,内无所畏,则物莫能侵,虽鬼无所用神矣。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不伤人耳#2。非神之不伤人#3,圣人未尝伤人,故鬼无能为耳。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人鬼之所以不相伤者,由上有圣人耳,故德交归之。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竟
  #1失德而彼仁:『失』原作『后』,据实颇本改。
  #2亦:原本作『非』,据宝颇本改。
  #3非:原本作『亦』,据宝颜本改。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
  眉山苏辙注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归大国,犹众水之趋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
  以静为下。
  众动之赴静,犹众高之赴下也。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大国能下,则小国附之。小国能下,则大国纳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下以取人,小国下而取于人。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凡物之见于外者,皆其门堂也。道之在物,譬如其奥,物皆有之,而人莫之见耳。夫惟贤者得而有之,故曰善人之宝。愚者虽不能有,然而非道则不能安也,故曰不善人之所保。盖道不远人,而人则远之。今诚有人美言之,则可以为市于世;尊行之,则可以加于人矣。朝为不义,而夕闻大道,妄尽而性复,虽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而又安可弃之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立天子,置三公,将以道救人耳。虽有拱璧之贵,驷马之良而进之,不如进此道之多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道本在我,人患不求,求则得之矣。道无功罪,人患不知,知则凡罪不能污也。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圣人为无为,故无所不为;事无事,故无所不事;味无味,故无所不味。其于大小多少,一以道遇之而已。盖人情之所不忘者,怨也。然及其
  爱恶之情忘,则虽报怨,犹报德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由难之,故终无难。
  世人莫不畏大而侮小,难多而易少。至于难而后图,大而后为,则事常不济矣。圣人齐大小,一多少,无所不畏,无所不难,而安有不济者哉?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方其未有,持而谋之足矣。及其将然,非浮而散之不去也,然犹愈于既成也。故为之于未有者上也,治之于未乱者次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治乱祸福之来,皆如彼三者。积小以成大,圣人持之以无为,守之以无执,秘能使根自生,使祸自亡。譬如种苗,深耕而厚耔之,及秋自秾。譬如被盗,危坐而熟视之,盗将自那。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为非为不成,非执不留,故常与祸争胜,与福争赘#1,是以祸至于不救,福至于不成,盖其理然也。
  民之从事,常于鹦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圣人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