迕故全也。
  枉则直,
  直而非理,则非直也。循理虽枉,而天下之至直也。
  洼则盈,
  众之所归者,下也,虽欲不盈,不可得矣。
  弊则新,
  昭昭察察,非道也。闷闷,若将弊矣,而日新之所自出也。
  少则得,
  道一而已,得一则无不得矣。
  多则惑矣。
  多学而无以一之,则惑矣。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抱一者,复性者也。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皆抱一之余也,故以抱一终之。
  不自见,故明;
  目不自见,故能见物;镜不自照,故能照物。如使自见自照,则自为之不暇,而何暇及物哉。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余也,故以不争终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世以直为是,以曲为非,将循理而行于世,则有不免于曲者矣,故终篇复言之曰:此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夫所谓全者,非独全身也,内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归复于性,则其为直也大矣。
  希实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言出于自然,则简而中;非其自然而强言之,则烦而俳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此所谓希言矣。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阴阳不争,风雨时至,不疾不徐,尽其势之所至而后止。若夫阳亢于上,阴伏于下,否而不得泄,于是为飘风暴雨,若将不胜,然其势不能以终日。古之圣人言出于希,行出于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穷。世或厌之,以为不若诡辫之悦耳,怪行之惊世,不知其不能久也。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故曰仁者之过易辞。志于仁犹若此,而况志于道者乎?夫苟从事于道矣,则其所为合于道者得道,合于德者得德,不幸而失,虽失于所为,然必有得于道德矣。
  信不足,有不信。
  不知道者,信道不笃,因其失而疑之,于是益以不信。失惟知道,然后不以得失疑道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人未有不能立且行者也,苟以立为未足而加之以跂,以行为未足而加之以跨,未有不丧失其行立者。彼其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者,亦若是矣。
  其于道也,日余食赘行。
  譬如饮食,适饱则已,有余则病。譬如四体,适完则已,有赘则累。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夫道,非清非浊,非高非下,非去非来,非善非恶,混然而成体,其于人为性,故曰有物混成。此未有知其生者,盖湛然常存,而天地生于其中耳。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寂兮无声,寥兮无形,独立无匹而未尝变,行于群有而未尝殆,俯以化育万物,则皆其母矣。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本无名,圣人见万物之无不由也,故字之曰道。见万物之莫能加也,故强为之名曰大。然其实则无得而称之也。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自大而求之,则逝而往矣。自往而
  求之,则远不及矣。虽逝虽远,然反
  而求之,一心足矣。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道言之,则虽天地与王,皆不足大也。然世之人习知三者之大,而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实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复性,则此三者人皆足以尽之矣。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故轻以重为根,躁以静为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行欲轻而不离辎重,荣观虽乐而必有燕处,重静之不可失如此。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人主以身任天下,而轻其身,则不足以任天下矣。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与躁无施而可,然君轻则臣知其不足赖,臣躁则君知其志于利,故曰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
  乘理而行,故无迹。
  善言无瑕谪,
  时然后言,故言满天下无口过。
  善计不用筹算,
  万物之数,毕陈于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