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而知,安用筹算。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全德之人,其于万物,如母之于子,虽纵之而不去,故无关而能闭,无绳
  而能约。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彼方执算以计,设关以闭,持绳以结,其力之所及者少矣。圣人之于人,非特容之,又善救之。我不弃人,而人安得不归我乎?
  是谓袭明。
  救人于危难之中,非救之大者也。方其流转生死,为物所蔽,而推吾至明以与之,使暗者皆明如灯,相传相袭而不绝,则可谓善救人矣。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圣人无心于教,故不爱其资;天下无心于学,故不贵其师。圣人非独吾忘天下,亦能使天下忘我故也。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圣人之妙,虽智者有所不谕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武,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雄雌,先后之及我者也。白黑,明闇之及我者也。荣辱,贵贱之及我者也。夫欲先而恶后,欲明而恶闇,欲贵而恶贱,物之情也。然而先后之及我,不若明闇之切;明闇之及我,不若贵贱之深。古之圣人去妄以求复性,其性愈明,则其守愈下;其守愈下,则其德愈厚;其德愈厚,则其归愈大。盖不知而不为,不若知而不为之至也。知其雄,守其雌,知性者也。知性而争心止,则天下之争先者,皆将归之,如水之赴溪,莫有去者。虽然,譬如婴儿能受而未能用也,故曰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见性者也。居闇而视明,天下之明者,皆不能以形逃也,故众明则之以为法,虽应万物,而法未尝差,用未尝穷也,故曰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复性者也。诸妄已尽,处辱而无憾,旷兮如谷之虚,物来而应之,德足于此,纯性而无杂矣,故曰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圣人既归于朴,复散朴为器,以应万物。譬如人君分政以立官长,亦因其势之自然,虽制而非有所割裂也。
  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圣人之有天下,非取之也,万物归之,不得已而受之。其治天下,非为之也,因万物之自然,而除其害耳。若欲取而为之,则不可得矣。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凡物皆不可为也。虽有百人之聚,不循其自然而妄为之,铃有龃龉不服者,而况天下乎?虽然小物寡众,盖有可以力取而智夺者,至于天下之大,有神主之,不待其自归则叛,不听其自治则乱矣。
  凡物或行或随,或陶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嫦。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阴阳相荡,高下相倾,大小相使,或行于前,或随于后,或徇而暖之,或吹而寒之,或益而强之,或损而赢之,或载而成之,或环而毁之,皆物之自然,而势之不免者也。然世之愚人,私己而务得,乃欲龙而违之,其祸不覆则折。唯圣人知其不可逆,则顺以待之,去其甚,去其奢,去其泰,使不至于过而伤物,而天下无患矣,此不为之至也。尧汤之于水旱,虽不能免,而终不至于败,由此故也。《易》之泰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三阳在内,三阴在外,物之泰极矣。圣人惧其过而害生,故财成而辅相之,使不至于过,此所谓去甚、去奢、去泰也。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圣人用兵,皆出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强胜天下,虽或能胜,其祸必还报之。楚灵、齐愍、秦始皇、汉孝武,或以杀其身,或以祸其子孙。人之所毒,鬼之所疾,未有得免者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兵之所在,民事废,故田不修。用兵之后,杀气胜,故年谷伤。凡兵皆然,而况以兵强天下者耶?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次也。德所不能绥,政所不能服,不得已而后以兵次之耳。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勿矜、勿伐、勿骄、不得已四者,所以为勿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壮之必老,物无不然者。唯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尝壮,故未尝老,未尝死。以兵强天下,壮亦甚矣,而能无老乎?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以之济难,而不以为常,是谓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