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曰)。圣教正理。为定量故。
  
   (辛)二别明教理二。初明圣教。二显正理。(壬)初中二。初正释。二指广。(癸)今初。
  
  谓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
  
  薄伽梵。即世尊也。而含六义。佛地经论云。谓诸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炎猛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或能破坏四魔怨故。名薄伽梵。按小乘不知三种别义。妄计过去名意。现在名识。未来名心。今以大乘实义开晓之也。
  
  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之)种(子)。起诸法(之现行)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量为我等故。余六名识。于六(尘各)别境(界)。粗动间断。了别转故。如入楞伽伽他中说。藏识说名心。思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说名为识。
  
  三义通八识者。八皆名心。心王有八。亦皆有集起义故。八皆名意。八识皆有前灭等无间意。又皆有思量义故。八皆名识。称为八识。一一皆有了别用故。随胜显者。第八集起之义独胜。第七思量之义独胜。前六了境之义独胜也。缘藏识等。思量为我等者。一切凡夫。二乘有学。及八地前菩萨。于有漏心位。此第七识缘阿赖耶。恒审思量。补特伽罗我。二乘菩萨。入灭定位。及生空智果。现在前位。此第七识缘异熟识。恒审思量法我。地上菩萨。于法空智果。现在前位。此第七识缘异熟识。恒审思量。二种无我。如来位中。此第七识缘无垢识。恒审思量二种无我也。
  
  又大乘经。处处别说有第七识。故此(第七识。是决定)别有。诸大乘经。是至教量。前(于初能变中。既)已广说。故不(须)重(为极)成。(又复)解脱经中。亦别说有此第七识。如彼颂言。染污意恒时。诸惑俱生灭。若解脱诸惑。非曾非当有。彼经自释此颂|意言。有染污意。从无始来。与四烦恼。恒俱生灭。谓我见。我爱。及我慢。我痴。对治道生断烦恼已。此意从彼便得解脱。尔时此意相应烦恼。非唯(于今)现无。亦无现在过来未来。(以诸烦恼)无(实)自(体)性故。
  
  若约迷情。则现前一念。积集过去无量惑业苦种。能起未来无量惑业苦事。然过去已灭。未来未生。唯此一刹那心。可名有体。而此心体。念念迁流。新新不住。亦何尝有实体哉。依此妄心。故妄见有三世差别。果见觅心了不可得。则现在既无。三世何有。惟其坐断三世。方能普达三世。又觅心既不可得。岂有形相方隅。惟其消殒十方。方能徧照十方。故曰微尘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此所谓非曾非当有也。是故所谓对治道生断烦恼者。非如世间军阵相杀。对垒抵敌之谓也。直是以二空智。深观烦恼。本无自性。既不自生。亦不他生。又不共生。不无因生。只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正妄生时。仍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未来。生即无生。终无自性。自性既无。他性何有。自他既无。岂有共性。有尚叵得。况无因生。如此研观。勿令休息。解种熏发。惑种自消。故瑜伽论决择分中云。问。断烦恼时。为舍缠耶。舍随眠耶。(缠。谓现行。随眠。谓种子也。)答。但舍随眠。缠即不起。问。为断过去。为断未来。为断现在。答。非断去来今。然说三世断。何以故。若在过去有随眠心。任运灭故。其性已断。复何所断。若在未来有随眠心。性未生故。体既是无。当何所断。若在现在有随眠心。此刹那后。性必不住。更何须断。又有随眠。离随眠心。二不和合。是故现在亦非所断。然此他意内正作意。二因缘故。正见相应。随所治惑。能治心生。诸有随眠。所治心灭。此心生时。彼生灭时。平等平等。对治生灭。道理应知。正见相应。能对治心。于现在世。无有随眠。于过去世。亦无随眠。此刹那后。离随眠心。在未来世。亦无随眠。从此以后。于已转依已断随眠身相续中。所有后得世间所摄。善无记心。去来今位。皆离随眠。是故三世。皆得说断。初正释竟。
  
   (癸)二指广。
  
  如是等教。诸部皆有。恐厌广文。故不繁述。
  
  初明圣教竟。
  
   (壬)二显正理三。初结前起后。二显示正理。三指广劝信。(癸)今初。
  
  已引圣教。当显正理。
  
   (癸)二显示正理六。初恒行无明。二为缘生识。三思量名意。四无心定别。五无想天染。六三性时染。(子)初中二。初正显恒行。二转释不共。(丑)今初。
  
  谓契经说。不共无明。微细恒行。覆蔽真实。若无此(第七)识。(则)彼(不共无明。便)应非有。谓诸异生。于一切分。恒起迷理不共无明。覆真实义。障圣慧眼。如伽他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