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敦煌变文集卷七载左街僧录大师压座文,全文只存二十六句,是组合三首律诗和第四首律诗开头两句的残卷。本来文意可通,被王庆菽误改误抄,以致不堪卒读。现在把原卷和王集的文字抄录于后,作一比较。原卷没有标点,是我后加的。

  三界众生多爱痴,致令烦恼镇相随。
  改头换面无休日,死去生来没了期。
  饶俊须遭更姓字,任奸终被变形仪。
  直教心里分明着,合眼前程总不知。
  假饶不被改形仪,得个人身多少时,
  十月处胎添相貌,三年乳哺作婴儿。
  宁无命向脐风谢,也有恩从撮口离,
  子细思量争不怕,纔生便有死相随。
  设使身成童子儿,年登七八岁髻双垂。
  父怜编草竹为马,母惜胭□黛染眉。
  女即使闻周氏教,儿还教念百家诗,
  算应未及甘罗贵,早被无常暗里追。
  笄年弱冠又何移,渐渐颜高即可知。

  以上是原卷的文字,王氏抄录校订成:

  三界众生多爱痴,致令烦恼镇相随,
  改头换面无休日,死去生来没了期。
  饶纵须遭更姓字,任奸终被变形仪,
  直教心里分明着,合眼前程总不知。
  假饶不被改形仪,得个人身多少时,
  十月处胎添相貌,三年乳哺作婴儿。
  宁无命向脐风谢,也有恩从撮口离。
  子细思量争不怕,纔生便有死相随。
  设使身成童子儿,年登七八岁,
  髻双垂父怜。编草竹为马,
  母惜胭□黛染眉。女郎使闻周氏教,
  儿还教念百家诗,算应未及甘罗贵,
  早被无常暗里追。笄年弱冠又可多,
  渐渐颜高即可知。

  此压座文全是七字句,仅「年登七八岁髻双垂」一句例外,王氏失察,以致断错了句读,损害了对仗,破坏了押韵,使得文义不通,造成了严重的错误。王氏又不懂「饶俊」的意义,把俊字改成纵。其实「
  饶俊」和「任奸」相对,是说任你奸诈,饶你俊俏,终须轮回生死,改变形仪,更换姓字。如果改作「饶纵」,就不知所云了。王氏又误「女即」作「女郎」,这是抄写不细心。误末句「何移」作「可多」。这是王氏看原卷或照片不真切的原故。因为原卷有一长画拖过「何移」二字中间,墨色较淡,乃是写字的人不慎污染,王氏以为系将二字偏旁抹去,故误抄成「可多」二字。「笄年弱冠又可多」,不成文理。「笄年弱冠又何移,渐渐颜高即可知,」是说年轻时容貌没有什么改移,渐渐年高,容貌就会发现衰老了。而且此二句是七律的开头,照例应该押韵;「多」、「知」不押韵,而「移」、「知」却是押韵的。像这样的错误,如果不加改正,那就遗误后学不浅了。

  (三)分篇的错误。 敦煌变文集卷七载四兽因缘一篇。这篇变文是和另一篇破魔变同钞在一个巴黎编号伯二一八七的卷子上。在破魔变尾「居净土寺释门法律沙门愿荣写」题记之后和「四兽因缘」标题之前,有一行半的文字,「又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我都僧统和尚伏愿长承帝泽为灌顶之国师永镇台阶赞明王于理化。」这一行半的文字,本来应该属于破魔变的,王氏误将它系属于四兽因缘。恰好四兽因缘正文之后,又抄了一篇唐僧统和尚赞述四兽恩义颂。王氏误以唐僧统和尚即都僧统和尚。其实唐僧统和尚是称呼敦煌一个僧人,都僧统乃是管理释徒的僧官。王氏做出错误可笑的结论说:「按此文(规案:指四兽因缘)前之字所云,可见本文是僧统和尚讲经。」何以知道他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呢?因为有关讲经的一行半文字,确实应该属于破魔变。破魔变发端有「以此开赞大乘所生功德,谨奉庄严我当今皇帝贵位,伏愿长悬舜日,永保尧年,延凤邑于千秋,保龙图于万岁。伏愿我府主仆射,神资直气,岳降英灵,」「谨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我府主司徒。」「次将称赞功德,谨奉庄严国母圣天公主。」「又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合宅小娘子郎君贵位。」伦敦斯三四九一破魔变文卷子此下有「又将称赞功德,奉用庄严我都僧统和尚,伏愿长承帝泽,为灌顶之国师,永镇台阶,赞明王于理化,」正与伯二一八七号破魔变尾一行半题字完全相同;可见此一行半文字是愿荣漏去,补抄在题尾后面的。总之,这一行半文字必然是属于破魔变文的,绝对和四兽因缘无关。讲破魔变文的和尚赞颂庄严了皇帝、府主、国母、小娘子郎君之后,又赞颂庄严僧官都僧统。因为讲经变文流行之后,深入政府民间,不仅用来宣传教义,也用来祈福禳灾。例如敦煌变文集第五编载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便是敦煌石室保留下来一篇在皇宫里祝寿的讲经变文。后唐明宗李亶,生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九月初九,长兴四年,他六十七岁的寿辰,请和尚在中兴殿讲仁王护法经。和尚讲经时颂圣也说:「以此开赞大乘所生功德,谨奉上严尊号皇帝陛下,……皇后……淑妃,」还有篇中所提到的宋王、潞王,俱与史实相合。可见是当时祝寿讲经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