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此節明順逆唯自感。伊川姓程名頤。字正叔。號伊川。河南人。問道于靈源禪師。師謂伊川先生曰。禍雖是不可意的事。而實能生福。福雖是樂意之境。而必能生禍。何也。禍中能生于福者。緣人居在災危之際。處百不如意之地。專切欲思安樂之方。深窮求其解脫之理。由者祗畏敬謹。凡事皆小心翼翼。一息不懈。故福從此而漸生矣。福能生禍者。緣人處於安泰之時。百凡皆稱心如意。縱其奢華樂欲。肆其驕倨怠慢。由是多輕忽其事。侮慢于人。故禍自此而畢至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是知福不可屢僥倖。得不可常覬覦。居福以慮禍。則其福可保。見得而慮喪。則其得必臻。故君子安不忘危。理不忘亂者也(筆帖)。
  此節明得失唯自知。聖人指老子。警世篇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有得即有失。所以得即是喪的根本。喪却又是得的道理。以是而知。凡人既居于福中。當須知足。不可屢僥倖。屢。數數也。僥。是不當求而求。倖。是不當得而得。既有所得。宜乎知止。不可常覬覦。覬覦者。希望欲得也。若使居福之時。而能慮禍。則其福必定可保。見得之際。便能慮喪。則其得必竟能臻。是故為君子者居安必不敢忘危。在治必不敢忘亂。斯為得矣△教你細觀禍福之所由。非他人置之也。居安治毋忘危亂。是最得力的明訓。
  此篇教人即忘明真。勿起生滅心也。
  靈源謂伊川先生曰。夫人有惡其迹。而畏其影。却背而走者。然走愈急迹愈多。而影愈疾。不如就陰而止。影自滅而迹自絕矣。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筆帖)。
  所行之事喻迹。起生滅心喻影。背走喻捨忘歸真。就陰喻即忘明真。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夫欲人無聞。莫若無聲。欲人無知。莫若無為。是知迹從念起。影逐身生。絕異念而妄迹自消。息幻體而虗影亦滅。學者但解迴光就己。返境觀心。則法眼明而業影自消。真身現而塵迹自絕。若是則不滯化城。而徑趣寶所矣。日用明此。於一坐之間。得斯道矣△就陰而止在你自己分上。如何理會。若理會得清楚。則斯道可進。不然。多在鬼窟裏作活計。
  此篇教人量力而行。勿自廣也。
  靈源曰。凡住持位。過其任者。鮮克有終。葢福德淺薄。量度狹隘。聞見鄙陋。又不能從善務義。以自廣而致然也(日錄)。
  謂住持乃擔當佛祖之重任者。若力小而任重。多不能完美倒底。何故。葢由他福德淺薄。又兼志識不廣。量度不弘。聞見皆鄙陋不堪。又不能依從良善。務合事宜。以自高自廣而使然也△從善務義。乃智者生涯。致力而行。雖愚必智。雖弱必強。
  此篇說至人當韜光晦迹。勿炫露取敗也。
  靈源聞覺範貶竄嶺海。歎曰。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此節明才藏必無虞。瑞州清源寺。德洪覺範禪師。本郡彭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南宋高宗帝賜寶覺圓明之號。時稱寂音尊者。因秦檜專權。惡天下好人。讒奏師過。遂貶竄于嶺海。貶。謫也。竄。驅逐也。靈源聞之乃歎曰。蘭極香者也。由種之于當路。故欲求其經一時之翠。不可得也。桂亦香也。因生於幽巖深壑之間。故能抱守長年之丹且古今有才智之士亦然。或致喪身。或招讒謗。或罹禍害者極多。求其與世無忤。隨其波流。情和意合。能保其身者無幾。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在覺範有之矣(章江集)。
  此節明智露必遭迍。故聖人言。史記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將辭。老子曰。吾聞富貴者。贈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今送子以言也。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宏遠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為人臣子。可不慎乎。孔子敬奉其教。自周返魯。道愈尊矣。今靈源和尚引以為歎曰。如老子此言。在覺範禪師實有之矣△要知者等行徑。原不可以與世浮沉全身遠害者此。當須別著眼。
  此篇謂學道以玅悟為先。不可泥于文字也。
  靈源謂覺範曰。聞在南中。時究楞嚴。特加箋釋。非不肖所望。葢文字之學。不能洞當人之性源。徒與後學。障先佛之智眼。病在依他作解。塞自悟門。資口舌則可勝淺聞。廓神機終難極玅證。故於行解。多致參差。而日用見聞。尤增隱昧也。
  靈源聞覺範在嶺南。時中細究楞嚴。梵語首楞嚴。此云。一切事究竟堅固。特加箋釋。箋。乃傳之未盡也。釋。是解釋。謂公雖如此用心。非不肖所望于公者。葢文字之學。不能洞徹當人。妙性之根源也。徒然返與後生學者。障蔽先佛智慧法眼。何故。病在依他文字作解會。故塞絕自己妙悟之門。若論資助人之口舌。得此箋釋。可以勝過於淺聞。至若廓徹神機。終不能使人極窮妙證。故于行解。多致參差。參差。不齊貌。乃言行相違也。而日用中。所見者文字。所聞者義理。將自家一段照天照地的光明。多增隱昧矣△此是直捷提持向上語。當深心諦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