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下第二意也謂無心即是海印以為所依頓現之用即是所起二釋雖異同以第三為依第四為起謂正依海印定時歸所依名依即起前寂用無礙所起名起故云無礙則前別此總殊不相濫(會解即以攝用歸寂為第三即寂起用為第四是此第二意者殊失鈔旨鈔云依定起用是起寂用無礙之用故又此鈔文但釋疏中無心頓現一句疏文含二意作兩解也非解依起二字為兩解也思之)不爾寂用無礙豈不依定而起用耶言賢首品下總證依起也現十法界如前教迹中明阿修羅此云非天福力如天無實天行故摩睺羅伽此云腹行蟒神之類。
  疏應即同法者以此宗理智合為真身亦名法身故云同法所以不言法同應者欲顯身為教主故下皆例此。
  鈔吾令此身下引佗經證成即涅槃中意也言第五經下疏云初句性淨法身言無相者示真如相身即體義在纏不染出障非淨凡聖必同故云平等次句出纏法身即真如出煩惱障故云離垢出所知障故云光明又塵習雙亡故云離垢真智圓滿故曰光明淨法身揀於在染(上二真身)後半體用無礙約因即止觀雙運故得果則寂照為身即用之體故寂即體之用故智體用既無不在佛身何有量耶故能普應十方(第三句真應無礙第四句正明化用)故經云水銀和真金能塗諸色像智慧與法身處處應現往(金如法身水銀如般若以般若照根真身隨應)言光明覺品下疏云上半深隨一一相稱真無邊即無相故下半廣十蓮華藏塵數之相無相之相故然以二義故廣一無限因成故二應根普現故。
  鈔法界品云下及妙嚴品下勘經皆現相品文第六經中也以一毛下鈔出所以也理性融通故言出現品下疏云一毛含多同類釋以不生則如理而含言如一毛孔下上釋支分能現此釋支分能遍即具遍攝二義也言又如來眼下即不思議法品說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見等耳鼻等亦然乃至結云是為如來普遍法界無邊際法言若分與圓異下反顯以分圓無礙下順明也言又法界品下上明佛分具圓此明因分具圓雖有此義然非因果無礙但取分圓義耳或普賢一毛之分具自普賢及諸菩薩之圓故也不濫後義。
  鈔一一毛孔等者謂佛果毛孔現自因行本生即十二分之一數如大威光太子數數轉身值佛等言所成事者即十二分之本事即行菩薩行所成之事也如威光所成事業等言亦現下自果現佗因第六經眉間出勝因者現相品文也亦現佗因又第一經下通現自佗下疏云是力持身能持自佗正報神謂妙智變謂現身轉變現俱名為變皆能持之尚持於佗況自事耶若轉變佛身為菩薩身自也因也變現佗菩薩為佛身佗也果也(上寂照意)集玄解云光明中現過現佛神變即現果也若現未來佛神變即現因也助正意云神變目因光明目果即取神通乃因人修行利物故今以前解為正既云未來諸佛及諸佛神變豈即因耶第五經下現自因也第六經下現佗因也疏云海慧菩薩能入勝處諸佛身中修淨國故說則自佗義異佛心豈有隔耶故稱無礙。
  鈔如上說因中釋者問既指同前因者因緣何異答前約果德是所顯之法是佛所為故為因也今明依正自目說主故為緣也故經云下即晉經賢首品文。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三


  音釋



  (虗宜切日光也)。


  (於屈切盛也)。


  (故谷切羅縠也)。


  (弋章弋尚二切風也)。


  (於六切)。


  (於曷切)。


  (披萌切大聲也)。


  (苦闔切又苦蓋切)。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十四

    蒼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丸潛人無礙者從五至十前局後寬謂五局全身六具分圓然唯局果七該因果然局於正八又通依然唯局於因果依正九遍入生界則寬於前十則普該可知。
  鈔眾生真心下以實教義喻別教義也故勝鬘經者不變即隨緣故不染而染隨緣即不變故染而不染也皆非妄心可擬並云難可了知真心如佛隨緣如入眾生界等言若轉以喻顯者轉將海波之喻顯實教法方將前法為喻喻別教義故云轉喻若別是一喻喻佛入眾生則一何須轉字也思之言此以眾生下重顯法喻也可知。
  鈔此以智身等者以智身別義潛入既爾證十身通義理准應然問若融三世間十身是能潛入更何有所潛入眾生耶荅全此全彼故言佛身隨化文處蓋多者如云普現一切眾生前而恒處此菩提座又云了知諸世間現形遍一切如此之文遍於一經故云葢多今要其潛入義顯故引出現品文疏云大海潛益喻言八十億小州者以四洲中有八十億箇諸小旱灘謂之小洲也言又云眾生下疏中是義引經正云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有佛成等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等即它果在我之因非約因人自有佛性此文正辨佛菩提故。
  疏善化天王等者妙嚴品文即化樂天王也疏云樂自變化作諸樂具而自娛樂又但受自化作不犯它故名為善化小現大一現多無邊品類一毛頓現故。
  鈔圓通無礙下先總出意若指相別說下別示其相初總出意中言遮那佛等者全以四法界混融總為佛身而無能融之者即前總彰大意中法界無不包亦無能所包以無所不具義名為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