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論】第七於說頌中有三十六行頌兩行一頌重頌前法如文自具。
  第四燄慧地將釋此地作五門如前一釋此地名目者何故名為燄慧地前地修上界八禪得出三界智慧故名發光地此修三十七助道觀門觀身受心法轉加明淨故名為燄慧地前地因定發故名發光地此地以三十七助道觀門觀身受心法自性無依慧加明淨故名燄慧二明此地修何行門者以精進波羅蜜為首餘九為伴三明善財表法者善財於此位中見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得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此神住在此眾會中者即明與前喜目神同會為表前離垢地是以法身無作性戒是菩提體故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是菩提行故是故普德淨光住道場之內喜目神住處去道場不遠此第四地中普救眾生夜天在此眾會中明以忍精進二位不離萬行故又明三十七助道行門是助菩提行故故言在此眾會此位明以菩提體却觀身受心法成世間智慧故前之三地已求出世菩提心此四五六地以菩提心返修世間智慧故云在此眾會此位中見普救眾生夜天神者明三十七道品四念處觀是三世諸佛教化一切眾生助道方便一切諸佛從初發心至究竟智皆依此方便而增明諸智慧故是故此神名普救一切眾生妙德妙德者明三十七助道觀能顯自他妙慧故也明前三地修施戒忍得出世心此地重以三十七助道觀再更治之故名燄慧地得普現世間調伏一切眾生解脫門者為明此位三十七道品通三乘一乘共所修行調伏之大路故名普現調伏一切眾生解脫一一依善財表行中類之可見其意若不如是不可了知地位行門從至入法界品具明四明於三界中此得何界解脫者若以總相得三界一切解脫若別相昇進明此位中以修三十七道品觀得欲界中智慧解脫心多大意明重治前第三地中出三界餘習為明第五地修禪波羅蜜修十諦觀得上二界并欲界中世間世間中解脫皆須以總別同異成壞論之如初歡喜地表法神明初生佛家以檀波羅蜜能資生聖道故神名主當春生如第二離垢地戒波羅蜜以法身無作以為戒體故神名普德淨光明戒光也即住居道場之內表法身是道場體故身是菩提體故第三發光地以忍波羅蜜為體神名喜目觀察眾生以忍故無事不悅去道場不遠者明忍以法身無作為體故第四燄慧地以精進波羅蜜為體神名普救眾生以精進波羅蜜是普救義故又為普治前三地出三界習氣故住在此眾會者明不離法身及性戒忍行中行精進行故如是總約名及住處所表地位次第令易見故思之可見又入地中多以神為表法者明入地以聖智從行祐生名神故又以總別同異成壞之義六相法門思之方無有惑五隨文釋義者有二義一長科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燄慧地中長科為七段。
  【經】
  佛子聞此廣大行  可樂深妙殊勝地  心皆勇悅大歡喜  普散眾華供養佛  演說如是妙法時  大地海水皆震動  一切天女咸歡喜  悉吐妙音同讚歎  自在天王大欣慶  雨摩尼寶供養佛  讚言佛為我出興  演說第一功德行  如是智者諸地義  於百千劫甚難得  我今忽然而得聞  菩薩勝行妙法音  願更演說聰慧者  後地決定無餘道  利益一切諸天人  此諸佛子皆樂聞  勇猛大心解脫月  請金剛藏言佛子  從此轉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願宣說
  【論】第一佛子已下有十二行頌明大眾聞前地歡喜復請後地法分第二隨文釋義中復分為兩段一佛子聞此廣大行已下至菩薩勝行妙法音有八行頌明大眾聞第三地法歡喜興供稱歎分二從願更演說聰慧者有四行頌明更請第四地法門分已上文義如文自具不煩更釋如大自在天王大忻慶者為此天是說十地處非餘天不說但舉說法處主故。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第三地善清淨已欲入第四燄慧地當修行十法明門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觀察法界觀察世界觀察虗空界觀察識界觀察欲界觀察色界觀察無色界觀察廣心信解界觀察大心信解界菩薩以此十法明門得入第四燄慧地。
  【論】第二爾時金剛藏已下一段有六行半經明以十法修入第四地向分釋義中分為兩段一爾時已下至當修十法明門有兩行半經明欲入第四地勸修十法名目觀察分二何等為十已下有四行經是正舉十法名目觀察分何故舉此十法重令觀音明於前三地得出世間智慧今重觀此十法明將出世間智慧返達世間同出世間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八


  音切



  (扶元切)。


  (門音)。


  (文分切)。


  (如稅切)。


  (莫庚切)。


  (彼乂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七

  【經】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則能以十種智成熟法故得彼內法生如來家何等為十所謂深心不退故於三寶中生淨信畢竟不壞故觀諸行生滅故觀諸法自性無生故觀世間成壞故觀因業有生故觀生死涅槃故觀眾生國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