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解脫下界自然同解脫以此一乘法門常以根本智以為進修以無作智為禪體以過上二界中息想禪故得任理智法界自在隨緣無作禪此明昇進漸妙智體不離本智此明前四地以三十七觀重治前位欲界之習此地重以將定體用治上界之細惑第五隨文釋義者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第五地長科為十四段。
  【經】
  菩薩聞此勝地行  於法解悟心歡喜  空中雨華讚歎言  善哉大士金剛藏  自在天王與天眾  聞法踊躍住虗空  普放種種妙光雲  供養如來喜充徧  天諸婇女奏天樂  亦以言辭歌讚佛  悉以菩薩威神故  於彼聲中發是言  佛願久遠今乃滿  佛道久遠今乃得  釋迦文佛至天宮  利天人者久乃見  大海久遠今始動  佛光久遠今乃放  眾生久遠始安樂  大悲音聲久乃聞  功德彼岸皆已到  憍慢黑闇皆已滅  最極清淨如虗空  不染世法猶蓮華  大牟尼尊現於世  譬如須彌出巨海  供養能盡一切苦  供養必得諸佛智  此應供處供無等  是故歡心供養佛  如是無量諸天女  發此言辭稱讚已  一切恭敬喜充滿  瞻仰如來默然住  是時大士解脫月  復請無畏金剛藏  第五地中諸行相  唯願佛子為宣說
  【論】第一從菩薩聞此勝地行已下有十九行頌明大眾聞說第四地法門稱歎歡喜興供及請說後地分第二隨文釋義者於此頌中復分為兩段一從菩薩聞此勝地行已下至瞻仰如來默然住十七行頌明大眾聞法歡喜興供稱讚分二是時已下兩行頌明解脫月為諸大眾請第五地法門分於頌中文義隨文自具可知。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第四地所行道善圓滿已欲入第五難勝地當以十種平等清淨心趣入何等為十所謂於過去佛法平等清淨心未來佛法平等清淨心現在佛法平等清淨心戒平等清淨心心平等清淨心除見疑悔平等清淨心道非道智平等清淨心修行智見平等清淨心於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觀察平等清淨心教化一切眾生平等清淨心菩薩摩訶薩以此十種平等清淨心得入菩薩第五地。
  【論】第二爾時金剛藏菩薩已下至得入菩薩第五地有十行經明以十種平等心入第五地向分釋義云如道非道智明此地治見道疑修行任運八地方終十地始自在大意三地治上二界禪麤惑此五地重治上二界禪細惑以此能除見道是非疑第六地明得出世間中世間智慧自在如十住中第六住海幢比丘是其樣式同此第六地出世間世間智慧自在故以比丘表之此十地第六地位中即以守護一切城夜天神表以明出世間中世間智慧心城無有邪思惡賊所入一切邪念總成智慧城故此明第五地得難勝名者為出世間無作本寂用定已終故第六現前地世出世法皆悉了知智慧現前已終故以此十地以智成悲故以夜神表之是故此五地除見道疑六地除世間出世間智慧疑。
  【經】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第五地已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淨深心故復轉求上勝道故隨順真如故願力所持故於一切眾生慈愍不捨故積集福智助道故精勤修習不息故出生善巧方便故觀察照明上上地故受如來護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轉心。
  【論】第三佛子已下至得不退轉心有五行半經明以十二種法住第五地分如文可知。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如實知此是苦聖諦此是苦集聖諦此是苦滅聖諦此是苦滅道聖諦善知俗諦善知第一義諦善知相諦善知差別諦善知成立諦善知事諦善知生諦善知盡無生諦善知入道智諦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成就諦乃至善知如來智成就諦此菩薩隨眾生心樂令歡喜故知俗諦通達一實相故知第一義諦覺法自相共相故知相諦了諸法分位差別故知差別諦善分別蘊界處故知成立諦覺身心苦惱故知事諦覺諸趣生相續故知生諦一切熱惱畢竟滅故知盡無生智諦出生無二故知入道智諦正覺一切行相故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相續成就乃至如來智成就諦以信解智力知非以究竟智力知。
  【論】第四佛子已下至究竟智力知有十四行半經明善知十諦法門分釋義中復分為兩段一佛子已下至善知如來智成就諦有六行經明此位菩薩善知十種諦法門分二此菩薩隨眾生心樂已下有八行半經明便述知諦之所由經自釋訖如第一段中善知此苦聖諦者不同三乘厭苦忻淨方求聖諦故但達此世間諸苦體無故即苦無滅性道無生性當知苦體即不生不滅即與聖道無二性故故云善知苦聖諦已下四聖諦總如之已下諸諦義如經自具。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諸諦智已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虗妄詐偽誑惑愚夫菩薩爾時於諸眾生轉增大悲生大慈光明。
  【論】第五佛子已下至生大慈光明有兩行半經明知諸諦智於諸眾生生大慈悲分釋義云明善知諸諦智已如實知有為虗妄誑惑愚夫轉增大慈光明如文自具諦者實也真也如實知見不虗名之為諦。
  【經】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得如是智力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如實觀一切有為行前際後際知從前際無明有愛故生生死流轉於諸蘊宅不能動出增長苦聚無我無壽者無養育者無更數取後趣身者離我我所如前際後際亦如是皆無所有虗妄貪著斷盡出離若有若無皆如實知。
  【論】第六佛子已下至皆如實知有六行半經明以智觀眾生迷真隨妄分釋義明此位菩薩觀諸諦無有諦相根栽本末無我無人之智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