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離喜妙樂地三。一淨。二少淨。三徧淨。治前喜受。開內淨為捨念。正知識身受樂一心。
  △五捨念清淨地三。一無雲。二福生。三廣果。凡聖雜居。上有五天。唯不還果人居。一無煩。二無熱。三善現。四善見。五色究竟。捨念行捨一心。
  △六空無邊地。二乘及邪見人居。空想治色想。唯有捨受一心。
  △七識無邊地。作無邊想。治於空。唯有捨受及一心。
  △八無所有地。四蘊與識。皆盡治之。捨受一心。
  △九非非想地。無麤有細。八萬劫報盡還來。捨受一心。
  四焰慧地。觀察眾生界法界為加行心。於入心中。斷煩惱障。證無攝受真如。住心中。以大智慧。觀三十七品助道法。
  
  佛於雙林樹間。入般涅槃者。四枯四榮。皆除世間貪憂。八倒俱無。若能觀身。淨與不淨俱不可得。即見佛不曾入般涅槃常住世間。深觀念處。即座道場。眾生根異。更說餘法。於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八聖。一一開解眾生。於第六識中俱生二見。到此地中永不現行。更以大慈心。知恩報恩。如真金作莊嚴具。多作須夜摩天王。
  五難勝地。起十種平等心為加行。於入心中。斷下乘般涅槃障。證類無別真如。知真諦俗諦無差別智。愍諸眾生不能厭離。曲以五明工巧。利益世間。一內明。知因識果。二因明。破邪立正。三醫方。療病。四工巧。書數。五聲明。字錯謬。如上妙真金用硨磲磨瑩。作知足天王。
  六現前地。觀十種平等法。而為加行心。於入心中。斷麤相現行障。證無染淨真如。於住心中。以大悲為首。大悲增上。大悲滿足。觀三界十二因緣無有自性。從無明支至老死支。皆是智光明。則身語意善不善行動用之中。皆是般若現前也。
  經中。金剛藏如星羅十門說十二支。天親論主以月滿三觀釋之。
  
  若依地論。相諦差別觀中。有支相續門。解經成答相。世間受生皆由著我者。成也。不正思惟起於妄行。答也。於第一義諦不了名無明。相也。二一心所攝門。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歸本也。如來於此一心。分別十二有支。流末也。若依一切智相觀。科經不同。一切種智觀。科經不同。文勢多端。不可具述。
  意曰。能引無明行。所引識等五。能生愛取有。所生生老死。識名色六處觸受種子。是前前世中。多念薰下。忽然為無明行。一念招聚。隨業強者。先潤愛取有。潤時則次第。於一生總報中生起。此十支因二支果也。若三世說者。過去二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造愛取有因。本來世有生老死果。雖然因果無差。於此般若現前。
  名色支義也。貫起十二支。收一百法。知五蘊之多少。明緣性之寬狹。
  △一支性俱雜。收九十三法。色蘊為色支。四蘊為名。除六無為滅盡定。
  △二支雜性不雜。收二十八法。支雜性處觸受。然是無記。不雜善惡性。想全三少分者。想是任運報生無記。色少分者五根五塵。行少分者別境五作意睡眠。識少分者前七識并意處觸受。
  △三支性俱不雜。收二十法。想蘊全。色少分五塵。行少分收別境五作意睡眠。識少分前七識。餘十一支義理。恐繁不述。此地善根。如真金用毗琉璃寶磨瑩。多作善化天王。
  七遠行地。起十種加行心。空中有方便慧。有中起殊勝行。雖善修空無相無願。而慈悲不捨度生。於入心中。斷微細現行障。證法無別真如。於住心中。以大悲智。修起一切菩提分法。雖念念住無相中。少有功用。如轉輪王遊四天下。若是八地報得行。任運成就。如大梵天王遊千世界。不假功用。從初地已來。但以願力超過小乘。今七地中。以自力超過小乘。如王太子藝業成就。能念念入滅定。亦念念起。如以真金用妙寶間錯。多作自在天王。
  八不動地。善修清淨道。離心意識。得無生法忍。為加行心。於住心中。斷無相中作加行障。證不增減真如。相用煩惱不能動為。深行菩薩。世出世間心念不生。諸佛世尊勸請七事。汝未曾得。勿復放捨於此心門。是時菩薩一念所生智業。從初地至七地。用阿僧祇功德。不及一分。何以故。先以一身起行修行。今此以無量身修行。以善巧智觀一切境。於諸趣中示同其形。普現色身三昧而為說法。遠離身想分別。以三世間而為十身。一切眾生本來共有。一身若具九。則十身有百也。且如一牛具有十身。一還債。是業報身。二水艸不闕。是眾生身。三皮毛筋角。是國土身。四從高而下。是虗空身。五步步踏實。是智身。六力困而臥。是聲聞身。七見黃葉。是緣覺身。八舉意利他。是菩薩身。九忽然亡已。是法身。十一具前九。是如來身。若說修成。如來身上自具十身。謂菩提願化力莊嚴威勢意生福法智。此地菩薩成就佛身業自在。有金剛力士常隨侍衛。如真金作大寶冠置在閻浮提聖王頂上。多作大梵天王。
  九善慧地。以無量智觀察境界為加行心。於入心中。斷利他門中不欲行障。證智自在真如。於住心中。觀眾生稠林行。皆如實知。以四十種辯才。說三乘法。教化眾生。
  意曰。在心為智。發言為辯。於一毛塵具四十種辯才。則前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