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存俱奪。二業上。用有體無。俱存俱奪。三報上。相有實無。俱存俱泯。四幻報。生即是死。俱存俱泯。五愚小。上情有理無。俱存泯。今令知術是起因悟像果無實成相即是性。遣愚小為有。歸本來真性。量云一切有為無為法有法。非實有體宗。從因緣生因。同喻如幻事。
  五如焰忍。一空地喻如來藏。二陽氣如無明。三空與氣合心上現報。四水即是無。五凡小為有。一切世間有法。非實有體。言說顯示。如陽焰。
  六如夢忍。一悟心如本識。二眠如無明。三夢如緣起法。四夢非有似有。五令夢者為實。一切世間有法。非實有體。想所現故。如夢所見。
  七如響忍。一谷喻如來藏。二聲如機感。三響應佛說法。四有而非實。五取著為有。量云。如來音聲有法。定非實有宗。從緣感顯故因。如谷響。
  八如影忍。一鏡喻真心。二面如思業。三影似所起報果。四正有常無。五當情為有。量云。業所招果有法。定非實有宗。從緣似有故因。如鏡中現像。
  九如化忍。一空喻真性因。二悲心化者緣。三無而忽有。四用有實無。五著相為有。菩薩變化有法。非實能度宗。似有度用化迹故因。如空中變化事。
  十如空忍。此空義不開五法者。為與無為雙遣也。量云。世出世間有法。對待不實故宗。遠有近無故因。如太虗空。

  三十阿僧祇品。盡一切數

  意曰。等覺行德難思。經有一百二十四數。何故唯標僧祇之名。答僧祇是十大數之初首。壽量品。盡一切時豎窮三際。住處品。徧一切處橫徧十方。此品明盡一切數。校量等覺菩薩一念智德深玄不究邊際。何故心王問答數。不離心。佛自說者唯佛方知。此有三等數。如此方黃帝算法。是下等數。十十倍之。二中等數。則百百倍之。經云。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三上等數。則倍倍倍之。經云。俱胝箇俱胝為一阿庾多。以後用上等數之。不可說箇不可說。乃至一塵有十萬箇不可說。用此數。普賢一智德不盡。況一塵內有多普賢。

  三十一如來壽量品。豎窮三際

  意曰。如來法身豈有壽也。答應機而說有十種相。將前一劫為後一日一夜。至最後壽量等於剎海。其實如來在長常短。在短常長。存泯無礙。方為圓宗壽量窮於三際。

  三十二諸菩薩住處品。橫徧十方

  意曰。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據實不徧住一方。經說住處。使後人標心有歸。問應非圓教所明。答能住菩薩毛含剎海。住處塵容大千。何故心王說。答心隨智住。問智依何住。答前十依八方山海。後十二城邑雜居。無在不在。曲盡物機。

  三十三佛不思議法品。一念普現

  意曰。是修生三賢十聖因家果也。法界體大青蓮華菩薩說者。於一念中。示現一切佛事。體不可思議。問經中何故重請。答為說果滿。何不言請。答果海亡言不可思議。然教說不同。或云佛有四十種不共功德。通權小說。或說五法攝大覺性。通權實說。或云一味實德。約頓教說。或云佛有無盡德。是此所明佛德有二。一修生信等。二者本有智德。使八相該於法界。丈六徧盡十方。豈可思議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吞海集卷中


  大方廣佛華嚴經吞海集卷下

    河朔平原 道通述

  三十四如來十有相海品。深廣無涯

  經中。普賢說。如來化身頂上有三十二大人相。兼餘身分。共有九十七相。每相有五事。一依處。為如來化身頂上有大人相。二名字。光明雲一化成家也。三體性。莊嚴不同。四業用。常放光明。五利益。生善滅惡。
  意曰。餘九身上大人相豈可窮也。故經有如海之言。乃相大也。且菩提身上。有大人相。名布施雲。用無貪三業為體。常放大慈光明。令諸眾生生善滅惡。則八萬四千波羅蜜。皆是大人相。若如來國土身。有大人相。名筆雲。用羊兔毛為體。常放黑摩尼光明。令諸眾生書寫善事。復有大人相。名寶鍼雲。用鋼鐵莊嚴。常放利焰光明。令諸眾生補破遮寒。如此則世間所有。皆是如來大人相也。

  三十五隨好光明功德品。三重十地

  經說三重頓圓十地者。是轉益用大也。佛親說者。難信故。如來為菩薩時。足下有四十種光明。於圓滿王好中放光。照下地獄。有遇斯光者。死生忉利天。聞天鼓音。懺悔已。即時位登十地。先薰一乘種子也。此是正益。化作一萬香雲。供養菩薩。若有眾生身蒙香者。亦得滅除一切煩惱。登於十地。一重轉益也。化作一萬蓋雲。供養菩薩。若有眾生見其蓋者。種一清淨金鋼轉輪王善根。亦登十地。是第二重轉益也。輪王頂上放大光明。若有眾生遇斯光者。亦位登十地。第三轉益也。難處不為難。聞薰種子熟。即得超十地。

  三十六普賢行品。因該果海

  意曰。瞋心障大慈。慈用無瞋為體。若起一念瞋心。則掃盡菩薩行。一障一切障。所以經云。我不見一法為大過失如此菩薩向彼菩薩起一念瞋心。則有百萬障門。若一念瞋心息。則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