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下。天龍指授。偏此有者。不犯尸羅。天龍顯衛。況復冥扶。於河渚中者。渚謂洲渚。若持淨戒。生死愛河不漂溺故。又無量福河常流注故。聚砂為戲者。恒沙功德由戒集故。微細之過亦不輕故。
  第二爾時善財下。見敬諮問。初見十千童子繞者。萬行之中。戒為首故。敬問可知。
  第三自在主言下。正授法界。於中二。先明因修得法。後明法門業用。今初。依文殊修者。顯若有智能護戒故。修學筭數等者。梵本云。書數筭印教法。此並聲明。而言等者。等餘四明。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門者。法名體也。妙用難測。五皆神通。以智為其體。云智門矣。約所表者。書者能詮。止作持犯分明故。數者四重十重乃至持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故。筭者一一之因。若持若犯。得果多少故。印者持犯善惡感果決定故。相者即是教相。若制若聽皆無差故。得工巧者。善巧護持故。神通者。無所擁故。
  二善男子我因此下。辨業用。文中二。先總標。五明等者。等取工巧。梵本具五。後文字下別顯五明。於中亦二。第一略明。第二廣說。
  △略具有五。一聲。二因。三醫方。四工巧。五內明。今初。云文字筭數者。即是聲明。文字即聲明中法施設建立。建立名句文身故。筭數契印。即數施設建立。通治取與中生疑障故。二種種智論。即是因明。略舉論體。謂言論等。三亦知一切藥下。醫方明。通治四大不調。瑜伽有四。今文具之。初明病因。因藥等故。二和合消解。即是斷滅。三風癎痟瘦。即是病相。鬼魅所者亦是病相。復是病因。四能善療治。即滅已不生。以善療故。故大經云。世醫所療治。雖差還復生。如來所治者。畢竟不復發。如是下總結。四亦能建立城邑下。即工巧明。瑜伽十五。有十二工業。今此有八。而次不同。一即營造工業。二亦善駕御下。生成工業。三亦善調鍊下。和合工業。四幻術變化。即呪術工業。五亦善營理田農。即營農工業。六商賈即商賈工業。其種種諸業。文闕於四。此即當之。謂音樂書算成熟防那。七亦善禮儀下。事王工業。故梵本云。奉望貴勝承事儀式。八亦知眾生身相下。占相工業。五亦知眾生具足一切善不善下。內明。然瑜伽中。內明有四施設建立。一事。二想。三攝聖教。四聖教所應知。今略具之。文分為二。先明想施設建立。後總攝餘三。今初略分為五。初知六趣因果。二亦善了知一切賢聖下。知三乘因果。三如是乃至下。結略顯廣。乃至二諦攝盡佛法。四亦知一切諸寂靜下。知世軌儀。即俗諦攝。五亦知自他過去下。通知三世。後亦知過現一切諸佛下。總攝餘三。謂通知佛教。即攝聖教及聖教所應知并事建立。事建立者。是三藏故。皆佛法門。能令堅固下。顯內明益。初二句總明。身心清淨下法喻釋相。在生死中。有涅槃性。如在鑛金。到涅槃岸。則身心清淨。如出鑛金。出鑛之金略有二能。一光明普照。如得身智教證二光。二堪成器物。如自成三德建立大義。云廣大成就。上已略顯五明之相。
  △第二善男子我復善知十八工巧下。廣顯五明。據舊經梵本。但廣聲明一數。今此下十六行餘十字經。舊經所無。梵本在推勝中。顯醫方明治內煩惱。謂推勝中。仍前知算。便推勝云。如諸菩薩。能知一切名數。即是聲明數建立義。次略標工巧內明。後說醫方治內煩惱。以工巧內明自分廣故。推勝中略。前醫方明但治身病。故此治心。譯人意移。極難通會。今案現文。且分三段。第一標舉三明。第二廣醫方明。第三廣說聲明。
  ▲今初。言我復善知者。梵本云。菩薩具足一切智慧能知十八等。斯則推菩薩知非我知也。言十八工巧者。未見經論。瑜伽但有十二工巧。已如上引。六十二眷屬明倫者。義當六十二論。謂四遍常等。亦屬工巧。若十二攝者。即防那攝。及內明等者。等取因明。良以因明多屬內故。不廣其相。
  ▲第二一切方法下。廣醫方明。然其四明。皆以內統。故將內法以顯醫方。若治身病。自分已說。文分為三。第一總標。有能所治。第二何等下徵起。唯徵所治。第三有四因緣下廣釋。此中一段全同楞伽。文中三。第一別明煩惱因起。即雙明病相病因。第二顯其本末。即病起原本。第三結歎難測。顯唯佛能治令永不生。
  初中分二。一明眼識生起。二例餘識起。初中亦二。先明能起。後辨所起。今初。初句標。此闕一句。合云有四因緣眼識生起。三本楞伽及新梵本。皆有此句。然瑜伽等論。眼識生起具於九緣。今何獨四。此有深旨。空明根境與小乘共。況有不通。謂明唯局眼。耳識已除。鼻舌身三復除。空矣。欲例餘識。所以不存。根境易知故。上標云有四因緣。眼緣色境。其染淨依及分別依。至第六識。復並除之。以染淨第七是所依根分別第六是所起識。故今合之。以為初緣。二即種子。三根本依。四即作意。若為此釋。非但順於諸本楞伽。亦乃不乖唯識等論。一謂眼根攝受色境下別列。此第一緣。枉被改削。眼根兩字。殊妨文旨。此是識故。十卷經云。一者不覺自內身取境界故。七卷云。不覺自心現而執取故。四卷云。自心現攝受不覺。此三本經。言異意同。梵本中云。不知始終。恒懷執著。即九緣中。染淨分別。合為此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