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者。謂十二緣起是三界所有。此無別體。唯是一心。此一心言。通有二種。一者同類一。謂八識心品。同能積集。熏變種子。成因感果。此則所變現境。依能變心起。攝境從心。名一心故。二者一性一。謂即前所明八識心品。及所變現三界所有。總是生滅虗妄緣集。緣集無性。即是一心。此則會妄歸真。攝相從性。名一心故。若爾世諦云何差別。若無差別。一心亦無。要由俗諦得證真故。論云隨順觀世諦。即入第一義諦故。云何隨順觀。觀世緣生故。云何即入第一義諦。觀世緣成時。便顯無性故。後引說中。云如來於此者。於此緣生門中故。皆依一心者。真心隨緣成有支故。前云唯是一心。則約會事歸理。後云皆依一心。則為以理從事。其義是一。言左右爾。二徵。意云十二有支既作一心。則有支皆無自性。既爾何有前後相緣。三釋。意云一心不壞世諦緣生相故。論云。此是二諦差別一心雜和合因緣集觀。謂二諦差別一心等者。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非一非異。為阿賴耶識。故云二諦雜和合因緣集也。隨事者。隨其行業。於何趣中。從中陰內。起求生愛心故。云生欲心。此心起時。與本識中識支種子。同時起。至生陰時。此求生心滅。唯本識託哥羅邏等。如外種依牙生等故。云心是識。論經云貪欲心生者。謂第六識中求生時。貪欲共阿賴耶識。同時起故。於中陰末。貪惑心續。名為受生。彼所造行。變為境界。謂殿堂等。名為誑心。以不知故。雖取之為實。名曰無明。此是受生無明。非發業無明。此中大意。明受生時。行事是能引。欲心是能潤。此二於識支前故名誑心。無明亦是能引心。誑故令取亦是能潤。此二居後。引潤本識中五果等種。生所生果。現起分位有次第故。說名色等。是故十二有支。皆唯是識。
  二約厭離有為。就相諦分別者。論釋。此是染依止觀。言二諦差別者。論主意。將所依心體是真諦能依有支是俗諦故。此一文名為二諦。此釋總標文也。言一心雜和合因緣集觀者。釋所以者何下文。如別釋竟。
  三約大悲隨順分別者。論名餘處求解脫。是諸凡夫。如是愚痴顛倒。常應於阿賴耶識及阿陀耶識中求解脫者。此是舉正顯耶。言乃於餘處我我所中求解脫者。此顯邪乖正。以諸愚夫背正從邪。深為可愍故。此對治下舉經顯治可知。
  四約一切智分別者。論名依止觀。謂分別有支依止有二種。謂真性及依止識。此中二諦通為二緣。明是大智所了之法。
  第三自業差別中。亦四門同前。初約相用分別。此十二有支。皆有二義。一明自行相。二助成彼用。謂令眾生迷於所緣故。是無明自相。與行作生死因。是助成業用。論經名自業成。問此十二支。於四緣中。具有幾緣。
  答成唯識第八云。諸支相望增上定有。所餘三緣。有無不定。契經依定。唯說有一。愛望於取有望於生有因緣義。若說識支是業種者。行望於識。亦作因緣。餘支相望。無因緣義。而集論說。無明望行。有因緣者。依無明時業習氣說。無明俱故。假說無明。實是行種。瑜伽論說。諸支相望無因緣者。依現愛取唯業有說。無明望行。愛望於取。生望老死。有餘二緣。有望於生。受望於愛。無等無間緣。有所緣緣。餘支相望。二俱非有。此中且依隣近順次不相雜亂。實緣起說異此相望為緣不定。本疏解云。緣起經說。唯增上緣。一切定有因緣。有四位。謂二是實。一但增愛為取。無別種故。二有支中望五果種。望生。有親生義。若說業以為有支。則無因緣。二是假說。無明時行種。識為業種。等無間緣四位。謂無明行愛取生老死。所緣緣有六位。於前四。加有望生受望愛。所餘六支。總無所緣及等無間。
  二約厭有為分別者。於染因觀內。名他因觀。以前支望後。異故名他。前能起後。與他為因。故云他因。若辨行相顯他義名能生。後顯因義。論釋死支以不見知。令相續者。此是無明。何故屬死。釋此是死時無明因死而起故。
  三約大悲分別中。四門內。此當第三異道求解脫。於顛倒因中。求解脫。倒因三種中。此文治彼自性因故。云不應如是求。何以故者。將欲廣釋故徵也。謂我佛法中。因前支起後支。斷前因故後果不生。即得解脫。汝說冥性為因。縱知之何由可脫。故云不應。言因緣有支等者。總舉經文。
  四約一切相智分別中九門之內。此當第三名方便觀。因緣有支二種業能起因緣事者。略釋顯。謂前巧起。後名方便等。餘文可知。
  第四不相捨離觀中。亦四門同前。初約不相離者。謂前能起後。離前無別。後依前起。離前無後。不相離故。各無自性。無性緣起。如心現前。此為順觀逆成一真理平等觀經文可知。
  二約厭有為分別。論名自因觀。無相等自生因。觀緣事故者。謂無明生行是自生因。問無明行異。云何名自。答以行賴無明。無自體故。緣力全攝。非是分故。前明不即故說他因。此顯不離名為自因。有人引此子果之文。證無明支有種子現行者。非此文意。又遠法師。以五義釋此文。明子時是前無明。能生後無明令行不斷。與行別時。果時是後無明。從前生助成行故。與行同時等。本疏云。今尋此文意。只發行無明為子時。所發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