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初者牒位相也有四下列位方便有七種謂總想念別想念五停心并煖頂忍世第一亦分遠近之異見則須陀洹道修謂二果向已去及究竟乃羅漢功圓十二住者即合四果等共成十二住十二住者一聲聞自種性住二入正未越次取證方便住三越次取證住四得不壞淨味聖戒轉上漏盡住五依增上戒增上意學出生住六七八得真諦智增上慧學住九觀察生無相三昧住十究竟無相住十一解脫學相住十二一切種阿羅漢住十一地者一五趣雜居地此即欲界二初禪生喜樂地三二禪定生喜樂地四三禪離喜玅樂地五四禪捨念淨地上四即色界六空處地七識處地八無所有處地九非非想處地此即無色界更加未至定地與滅受想地也廣如下指說處則毗曇等論也。
  二不退者至彼諸論說。
  釋曰謂諦緣伏斷或定或慧種種現相等。
  問何故小乘至不待說也。
  釋曰原其分教葢為混濫故指陳聖意且小乘異大居然不同更何分訓故此略明。
  若依初教至故不在後也。
  釋曰言施設迴心教者謂轉彼小心令希大果故明位相多分影同令其欣趣有不同者貴圖勝進故也於中亦但下影同又亦說下勝進又彼下出勝進所以乾慧等十地義見古今立教中言又彼佛果不在十地外者釋其乾慧等十佛地之意所以其佛不超地中葢為引小故云以引彼故方便同彼何以故以二乘人下釋是故二乘證聖既即現身故佛果不超地外方為引攝耳。
  又此位相至彼毗曇等耶。
  釋曰瑜伽等據三乘而說毗曇約愚法而明未窮此理故此而問。
  答不同相至聲聞乘也。
  釋曰有二義意下示義正答初一隨根後一引攝故此既下進退揩定且退非愚法聲聞進非大心之士定屬權乘分位故云即知等也。
  二為直進人至前四方便故。
  釋曰不涉小乘而來故云直進言十地差別者謂歡喜地等又以十地通前以為十二住義者瑜伽云一種性住謂彼菩薩性自仁賢性自成就菩薩功德任持一切佛法種子二勝解行住謂從初發心乃至未得清淨意樂所有一切菩薩行是三極喜住四增上戒五增上心六七八三名增上慧分成三種謂六覺分相應增上慧住七諸諦相應增上慧住八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九無相有功用十無相無功用十一無礙解十二最上菩薩住十三最上如來住言十二住就菩薩說加後如來為十三住第二即是三賢第三已去如次十地也何以故者徵其十二住之由為影似小乘故者釋良以小乘亦有十二住故此既引攝故影似彼又彼地前下總將資加二位影同方便四位。
  是故梁攝至見等同前。
  釋曰如須陀洹下以菩薩四十心影彼道前四方便證成前義又亦下通將大乘五位影彼小乘五位何以故欲迴彼心故作如是說。
  問何故此教至小乘等耶。
  釋曰名數相影有不同者故云多分謂總同而別異也。
  答為隨方便至彼不名引故。
  釋曰為隨下總答若全下出同異之相引攝之意也。
  問若引二乘至假似彼小耶。
  釋曰印小疑大義極相違葢由相混大小寧殊。
  答有二意至此為始教也。
  釋曰一以下義含與奪與故機淺似彼奪故而義理仍別所以別者謂造修伏斷顯理皆殊也。
  即如何義至得般涅槃。
  釋曰瑜伽此云相應心境解行因果悉相應故補特伽羅此云數取趣數數取於餘趣故言云何已成就者問其進修之人也謂諸下約三品成就以答言下品者是七方便人故有猶往惡趣之說未能證入等中品者初登見道加行不退即能證入猶未究竟故不般涅槃上品者修道已上終至無學非唯證果亦般涅槃耳涅槃此云圓寂。
  如說聲聞至三種成就。
  釋曰影似正立言亦者對彼之辭也。
  故彼論云至上品成就。
  釋曰言勝解行地名下品者即是三賢十二住中當第二勝解行住此教所譚賢位有退故次云猶往惡趣住淨勝意樂地名中品者即從初見道至于遠行地終住墮決定究竟地名上品成就者八地至畢竟位也其行不退故云決定也。
  若菩薩住至可準而知。
  釋曰賢位加行但能伏惑未登見道猶有退期此盡下約三無數劫以配三品成就如是下例餘分品故云上意也。
  二不退者至三乘人也。
  釋曰聲聞至苦忍者謂見道位中苦諦之下忍智起時即證生空更不退轉緣覺至世第一法者為根稍利故方便終心即便不退菩薩至十迴向者謂加行智智起勇猛趣求即無有退也當知下通妨謂有妨云二乘菩薩歷然不同何以皆就一處而論不退耶此通云當知等也。
  亦可菩薩至劫如是等也。
  釋曰前據佛性上賢不退此約瑜伽三賢皆退何以爾者謂前約勝行此論見真故各成不退之義耳。
  三明位中至名勝解行住。
  釋曰勝解行住菩薩者正明三賢造修之行相也言轉者從種性轉入此中也何行何相者問或時下示相總名順決擇分善具足聰慧於其諸法能受能持者謂四尋思觀尋思名義自性差別假有實無也於其義理堪能悟入者謂如實徧知名等四離識及識非有名如實智故也或於下順解脫分善也故唯識云所修勝行其相云何略有二種謂福及智又云且依六種波羅蜜多通相皆二大乘法師解云竝名為福皆名為智與智俱行助成智業皆名為智與福俱行助成福業竝名為福此依助伴通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