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教中業為身本。
  業為身本者但知此身從業所招而更不推業從何來良由根鈍未能窮究此如西方宿作論師所計彼見今世作善而現身受苦作惡受樂便作是思若由士夫現在所作即應顛倒當知由彼宿世業行是故今世作善能壞宿業宿業既盡即得涅槃等。
  △三就彼詰難二初總詰造受。
  今詰之曰既由造業受五道身未審誰人造業誰人受報。
  彼應答云不過是我身心能造故。
  △後躡迹申難於中二初身心各別難於中又二初難身二初牒彼所立。
  若是眼耳手足能造業者。
  應再詰云汝言身心能造者且汝能造之身不過眼耳手足等而已若此(云云)者牒彼所立。
  △後正設難。
  初死之人眼耳手足宛然何不見聞造作。
  宛然者謂分明之義此以現在例過去也由彼不了身等是假執為實能造故招此難。
  △後難心二初總難二初按定。
  若言心作。
  △後正難。
  何者是心。
  因前難身彼辭理屈遂別執心故今詰云汝所言心何者是耶然佛教說心凡有四種一肉團心五藏中火也二緣慮心通八種識俱能緣慮自分境故三集起心唯賴耶識集諸種子起現行故四堅實心即如來藏性是也今人天機不知後三故招此難此與世俗言心大同。
  △後別詰二初肉心二初正難。
  若言肉心肉心有質繫於身內如何速入眼耳辨外是非是非不知因何取捨。
  言有質者以肉團心屬色法故但是心等所依無實作用言如何速入眼耳等者然佛說第六意識有二義用一與五識俱行如眼緣色時意亦緣色分別皂白起殊勝解耳緣聲等例亦如之二不與五俱名獨頭意如前五不緣境時內自思等今人天教不知緣外境者是意識作用執以為心故招此難。
  △後結難。
  且心與眼耳手足俱為質礙豈得內外相通運動應接同造業緣。
  顯肉團心無作用也如其有用肺等應然則諸已死應能緣慮。
  △後破執情慮二初牒彼救詞。
  若言但是喜怒愛惡發動身口令造業者。
  恐彼救云心能喜怒愛惡發動身口故能造業此乃認情為心不知喜怒等但是意識心所法也。
  △後以理詰責。
  喜怒等情乍起乍滅自無其體將何為主而作業耶。
  乍起乍滅者謂對順情境則喜則愛對違情境則怒則惡境來則起境去則滅殊不知心體常恒本無起滅若境去心無心即斷滅誰為主宰而作業也。
  △二身心相合難二初先難二初牒彼救詞。
  設言不應如此別別推尋都是我身心能造業者。
  亦躡前轉破也由前身心別破彼遂立身心相合義應先救云不應如此別別推尋都是我身我心總合能造故此牒云設作此說者。
  △後躡迹正詰。
  此身已死誰受苦樂之報。
  縱言身心相合則身死心滅誰受報耶若許心不滅則無此難。
  △後遮彼轉救四初牒彼救詞。
  若言死後更有身者。
  △二正申難。
  豈有今日身心造罪修福令他後世身心受苦受樂。
  恐彼救云前身雖死仍有後身前身造業後身受報復有何過豈有下難意謂若心不威自作自受屬於一人於理則可汝今既報身心俱滅則後身心非前身心不應彼作而令此受其猶前官枉法後官被黜安有此理。
  △三結成違理。
  據此則修福者屈甚造罪者幸甚。
  言修福屈甚者謂現身修福而由前身所造惡故令現受苦如現職官清廉有德而以前官枉濫之罪加之不亦冤乎造罪幸甚者今世行惡之人而以前世善故得享其福如現職贓濫而以前官清廉之功賞之不亦幸乎蓋不應得而得故曰幸也甚謂過甚。
  △四結責。
  如何神理如此無道。
  神理者即業理也業由心造故得名神業理至公必不如此枉濫但自彼宗不能深究率情而論故似枉也。
  △四結顯未了。
  故知但習此教者雖信業緣不達身本。
  既信業報則勝前儒老唯執自然氣命等故致雖言但不知業由心造心法剎那自類相續故云不達身本也前後論意皆躡迹相破如此人天宗於業報業報即是儒道所迷故但舉業報足破之矣未達色心從緣等是此教所迷即以小乘復為能破。
  △二釋小乘教四初牒名。
  二小乘教者。
  乘以運載為義謂依因緣教悟生空理修自利行取灰斷果運載眾生出於三界故名曰乘不求大果闕於利他故名曰小小之乘故揀大得名此以大乘貶他立號故爾。
  △二正明彼教宗三初總顯因緣三初明緣生果。
  說形骸之色思慮之心。
  形骸之色揀外四大思慮之心即意識也此之色心即緣生果。
  △二明生滅相二初法。
  從無始來因緣力故念念生滅相續無窮。
  △後喻。
  如水涓涓如燈焰焰。
  言無始者揀於外宗有初始故又但知今世而已因緣力者出生滅所以由內六識為所熏三毒為能熏起惑造業為能招因緣念念生滅者此之身心既是有為之法故有四相遷流前前念滅後後念生相續無窮者謂後後續於前前不斷絕故如水下舉此二喻以顯生滅之相涓涓點滴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