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郡守贰以四善三最课
县令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元佑七年四月甲戌立考察县令课绩法
按宋史哲宗本纪云云
徽宗崇宁元年闰六月甲子诏诸路州县官有治绩
最著者许监司帅臣各举一人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元年三月己巳诏监司督州县长吏劝民增植
桑柘课其多寡为赏罚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二年夏四月己丑诏县令以十二事劝农于境
内躬行阡陌程督勤惰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高宗绍兴元年春正月壬子诏京官知县并堂除内
外侍从各举可任县令者二人犯赃连坐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五年三月丁丑命馆职专举县令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六年十二月辛酉以山阴诸暨等四十县为大
邑并命堂除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七年三月丁亥命虔吉南安军诸县各募土兵
百人责知县训练防御盗贼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九年秋七月甲申以文臣为新复诸县令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壬午命州县三岁一置产业部
籍民赀财田宅以定赋役禁受赇亏隐旧额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十九年十一月丁未立州县垦田增亏赏罚格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一年秋七月癸亥诏州县官尝被科率害
民重罪者不得任守令亲民官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孝宗干道二年诏县令非两任毋除一任方许关升
及定监司守臣各举知县人数
按宋史孝宗本纪干道二年三月戊午诏县令非两
任毋除六月戊戌诏改官人实历知县一任方许关
升着为定式九月甲子诏监司各举部内知县县令
二三人守臣各举属县一二人
淳熙七年九月丙寅诏知县成资始听监司荐举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八年十二月丙辰诏县令有能举荒政者监司
郡守以名闻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宁宗嘉泰二年春二月戊子颁治县十二事以风励
县令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嘉定九年秋七月戊辰诏边县择才不拘常法其余
并遵三年之制
按宋史宁宗本纪云云
度宗咸淳七年诏举廉能才堪县令者人数有差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七年十二月戊午诏举廉能
才堪县令者侍从台谏给舍各举十人卿监郎官各
举五人制帅监司各举六人知州军监各举二人
咸淳九年准朱□孙奏诸郡属邑许本司不拘外县
一体选辟文臣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九年五月乙卯浙西安抚使
四川制司朱□孙言所部诸县除正辟文臣外诸郡
属邑许令本司不拘外县一体选辟文臣以幸蜀之
士民奏可
  金
金县有赤次赤剧次剧又有上中下之分皆设令而
丞簿尉佐之
按金史职官志赤县


谓大兴宛平县
令一员从六品掌养百姓按察所部宣导风化劝课
农桑平理狱讼捕除盗贼禁止游惰兼管常平仓及
通检推排簿籍总判县事丞一员从八品掌贰县事
主簿一员正九品掌同县丞尉四员正八品专巡捕
盗贼余县置四尉者同此


司吏十人内一名取识女直汉字者充公使十
 人
次赤县又曰剧县令一员正七品丞一员正九品主
 簿一员正九品尉一员正九品
诸县令一员从七品丞一员正九品主簿一员正九
品尉一员正九品凡县二万五千户以上为次赤为
剧二万以上为次剧在诸京倚郭者曰京县自京县
而下以万户以上为上三千户以上为中不满三千
为下中县而下置丞以主簿与尉通领巡捕事下县
则不置尉以主簿兼之


中县司吏八人下县司吏六人公使皆十人
  元
元制分上中下三县设达鲁花赤一员尹丞簿尉各
一员典史二员中县不置丞典史减一
按元史百官志诸县至元三年合并江北州县六千
户之上者为上县二千户之上者为中县不及二千
户者为下县二十年又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之上者
为上县一万户之上者为中县一万户之下者为下
县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簿
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县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
如上县之制下县秩从七品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
之地则以簿兼尉后又别置尉尉主捕盗之事别有
印典史一员巡检司秩九品巡检一员
  明
明制定县为三等所属衙门及庶人在官者如州
按续文献通考明太祖初定县三等赋十万石以下
为上县知县从六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正七品三
万石以下为下县从七品已而并改正七品京县正
六品所属衙门有儒学教谕训导阴阳学训术医学
训科僧会司道会司其有巡检司税课局驿递闸坝
批验所河泊所仓草场者设官如州知县掌教养县
民之事凡岁贡学生三岁贡士岁攒实征十岁造黄
册民之赋役视丁与产必调剂而均节之若岁大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