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
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
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
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
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
不听归三年御史卢雍称在位有古大臣风家
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
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适卒年
五十七遗命毋请恤典抚按以为言诏荫其子中书
舍人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
文毅
  吴俨
按明外史本传俨字克温宜兴人成化末举进士改
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初
召修孝宗实录直讲筵刘瑾窃柄闻俨家多赀遣人
以美官俨峻拒之瑾怒会大计群吏中旨罢俨官
瑾诛复职历礼部左右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十二
年武宗北巡俨抗疏切谏明年复偕诸大臣上疏曰
臣等初闻驾幸昌平曾具疏极论不蒙采纳既闻出
居庸幸宣大宰辅不及知群臣不及从三军之士不
及卫京师内外人心动摇徐淮以南荒馑千里去冬
雨雪为灾民无衣食安保其不为盗所御之寇尚远
隔阴山而不虞之祸或猝起于肘腋臣所大惧也不
报十四年卒官赠太子少保谥文肃
  刘春
按明外史本传春字仁仲巴人成化末进士及第授
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进左
八年拜礼部尚书淮王佑ぶM跤y皆由旁支袭
封而佑こ破浔旧为考佑y并欲追封入庙交城
王秉由镇国将军嗣爵而欲进其妹为县主春皆
据礼驳之遂着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
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
徒二人还乌思藏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
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
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
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万
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
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已春又奏西番俗信
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
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
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
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k寺请额番贡日增虽罄
民财充赏不给乞严核以尊国体报可广东布政使
罗荣等入觐各言镇守内臣入贡之害春列上累朝
停革贡献诏旨且言四方水旱盗贼军民困苦状乞
罢诸镇守臣不纳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宗藩请封
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起
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掌詹事府
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
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
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
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
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礼部部名臣列传三
  明二
  徐穆
按明外史顾清传清同年生吉水徐穆字舜和举进
士第二为编修进侍读正德初颁朔朝鲜其驿使告
故事王不郊迎穆反复折辨卒如礼数与陪臣质疑
义穆酬对无滞及还赠遗无所受与清同改南京礼
部员外郎同复职穆才性敏捷博涉群书于国朝故
实兵民利病疆域险易靡不通谙每广座言论风发
众咸嘉叹穆亦以此自负迁侍读学士卒
  李杰
按明外史张升传李杰字世贤常熟人成化二年进
士入翰林弘治中累迁至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掌
院事正德初历礼部左右侍郎常与升共事既代为
尚书会刘瑾势益张晋府镇国将军表等贿瑾请
进爵为郡王杰言表父靖王由世子追封与实封
之子不同不宜许诏下廷臣议议者多阿瑾意言父
既追封其子亦应进爵诏许表兄弟四人进封而
切责杰等诘前议者主名杰言前寝周悼王庶子睦
V等加封者故尚书升也乃夺升散官及岁夫月米
而责杰委罪前官复令具状杰言升主议时臣及今
南京吏部尚书王华实为侍郎与司官张琮等皆有
罪诏杰华致仕琮等降谪有差杰持己矜严在部逾
年遽以忤权奄去时论惜之升与杰皆归十年卒升
谥文僖杰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顾清
按明外史本传清字士廉松江华亭人弘治五年举
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与同年生
毛澄罗钦顺汪俊相砥以名节进侍读正德初刘瑾
窃柄清邑子张文冕为谋主附者立尊显清绝不与
通瑾衔之摘会典小误挫诸翰林清降编修又尽调
诸翰林为部属清得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还翰林
擢侍读学士掌院事寻迁少詹事充经筵日讲官进
礼部右侍郎时澄已为尚书清协恭守职前后请建
储宫罢巡幸疏凡十数上世宗嗣位为御史李献所
劾罢归清学端行谨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