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某甲朔日直某也国语曰王合位于三五孝
 经说曰故敕以天期四时节有晚早趣勉趣时无
 失天位皆由此术云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
 五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冬无阳夏无伏阴
 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角而月弦于牵牛东井亦
 以其景知气至不春秋冬夏气皆至则是四时之
 叙正矣
保章氏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保守也世守天文之变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
迁辨其吉凶


志古文识识记也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五星
 有赢缩圜角日有薄食晕珥月有盈亏x侧匿之
 变七者右行列舍天下祸福变移所在皆见焉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星土星所主土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曰九州州
 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
 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
 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元枵齐也埚の酪步德
 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
 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
 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气为象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


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
 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
 而小周其妖祥之占甘氏岁星经其遗象也
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象


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
 之国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
 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春秋传曰凡分至
 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故曰凡此五物以诏救
 政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


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其道亡矣
 春秋襄十八年楚师伐郑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
 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是时楚师多
 冻其命乖别审矣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访谋也见其象则当预为之备以诏王救其政
 且谋今年天时占相所宜次序其事
  汉
汉设太史太卜令丞而统于太常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
史太卜太医六令丞
  后汉
后汉设太史令以掌天时星历明堂灵台二丞佐之
皆统于太常
按后汉书百官志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
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
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丞一
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
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


汉官仪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
 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二人典禳九
 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请雨解事各二
 人医二人灵台待诏四十二人其十四人候星二
 人候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
 候锺律一人舍人
  晋
晋设太史令丞统于太常而别置灵台丞
按晋书职官志太常有博士协律校尉员又统太学
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鼓吹陵等令太史又
别置灵台丞
  宋
宋仍设太史令统于太常
按宋书百官志太常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
日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太史三代旧官周世掌
建邦之六典正岁年以序事颁朔于邦国又有冯相
氏掌天文次序保章氏掌天文今之太史则并周之
太史冯相保章三职也汉西京曰太史令汉东京有
二丞其一在灵台
  南齐
南齐设太史令丞仍隶于太常
按南齐书百官志太常领太史令一人丞一人
  梁
梁设太史令丞及灵台丞仍隶于太常
按隋书百官志太常卿视金紫光禄大夫统明堂二
庙太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等令
丞太史别有灵台丞
  陈
陈承梁设太史令仍隶于太常
按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所制品秩太
常卿秩二千石品第三太史令六百石品第五
  北魏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太史博士等官阶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寮议定百官着
于令太史博士太卜博士太常日者从第七品下太
史助教第九品中
  北齐
北齐置太史令丞统于太常
按隋书百官志太常属官有太史署令丞兼领灵台
太卜二局丞太史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
等事灵台掌天文观候太卜掌诸卜筮
  北周
北周置太卜小卜龟占诸大夫士
按杜佑通典周官太卜掌三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