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服之
先生娶戚氏生二子衍玉尝择地东朱山之原谓其
子曰我死与而母俱藏此若等宜y于左右皆应曰
诺已而戚氏卒衍亦卒未几先生亦卒玉奉先生及
母夫人柩窆于其中奉兄柩窆墓右又预治其左为
二穴他日将与其妻合葬即墓前若干武为庵俾子
弟居之以奉洒扫扁之曰孝友而来告曰此先君之
志我则行之请有以示后人使世守无怠呜呼古礼
之废也久矣葬之弊为尤甚古之葬者万民各以其
族区分而序列之惟有罪者则不入兆域至周之季
虽稍变弛然族葬之礼未变也昔尝观乎洙泗之间
拜先圣人之墓见伯鱼子思之冢昭穆序葬而子孙
咸y其侧至今二千年未已犹有先王之遗意焉今
之人儒衣冠而诵六艺者皆以学孔子自名至于葬
其亲则往往信俗巫冢师之说为其身谋或父子异
处或兄弟殊迁使其魂魄不相接形气不相依与黜
罚其亲何异乎而犹以儒称于人不亦妄矣乎若先
生父子者可谓无愧于孔子传不云乎慎终追远民
德归厚矣慎终之事玉既能行之苟欲追远则岂不
在后之人哉玉之子与衍之子从父兄弟也至于孙
则为从祖兄弟矣愈远而至于曾元至于来昆又至
于数十世分益尽爱敬之心得无少衰乎幸有人焉
能相率而拜于墓下会于斯庵之中指之曰某某墓
之子也某墓之孙也出于某墓者也某墓又出于先
生者也吾数十百人其初数十人耳数十人其初数
人耳数人之先先生一人耳一人之身何为而不亲
睦乎闻斯言也有不涕泣而下拜者非人也孝友之
心其能自已乎其有弗追远而返始者乎斯岂先生
之志乎其可以示后人否乎玉泣曰是先生命玉之
志也请书之
  宋氏世谱序         前人
士有无位而可以化天下者睦族是也天下至大也
睦吾族何由而化之人皆欲睦其族而患不得其道
吾为之先孰忍弃而不效乎有族者皆睦则天下谁
与为不善不善者不得肆至治可几矣睦族之道三
为谱以联其族谒始迁之墓以系其心敦亲亲之礼
以养其恩谱之法正月之吉会族以修谱也四时孟
月会族以读谱也十二月之吉会族而书其行以为
劝戒也谒墓之法春序饮以申礼义秋序饮以明宪
章也亲亲之道喜戚贫富相庆吊周恤也老壮稚弱
相敬让慈爱也役相助也力相藉也难相拯而死相
葬也斯三者并行虽士可以成化况有位者乎不难
于变天下之俗况乡闾之近者乎近者宜其易为有
位者宜其易化然而莫为且莫化者知道者鲜也知
道而有位人焉得而不望之乎金华宋氏太史公之
族太史公以道德文学师当世道之行先于其族凡
可以睦族者无不为矣斯其谱也谱非公一代之书
后世之所守者也非止一家之事举族之所取则者
也使远而后世众而族人皆如公之心虽无焉可也
苟为不然有法以传之犹恐其或废况徒谱乎某是
以私附其说于后俾后之人得以览而择焉由一族
而推之天下将必自兹始此固公之志也欤
  族谱序           前人
序曰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又云
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派源流
序述姓名谓之谱系条录昏宦谓之籍状天子书之
谓之纪诸侯书之谓之史大夫书之谓之传总而言
之谓之谱谱者补也遗亡者治而补之故曰序得姓
之根源记世数之远近父昭子穆百代在于目前
 一序得姓之根源二世族数之远近三明爵禄之
 高卑四序官阶之大小五标坟墓之所在六迁妻
 妾之外氏七载适女之出处八彰忠孝之进士九
 扬道德之遁逸十表节义之乡闾
  戒族人书          罗伦
列位叔父列位兄长别后想得安康伦别无他嘱为
人祖宗父兄者惟愿有好子弟所以有好子弟者非
好田宅好衣服好官爵一时夸耀闾里者也谓有好
名节与日月争光与山岳争重与霄壤争久足以安
国家足以风四方足以奠苍生足以垂后世如汴宋
之欧阳修如南渡之文丞相者是也若只求饱暖习
势利如前所云则所谓恶子弟非好子弟也此等子
弟在家未仕也足以辱祖宗殃子孙害身家出而仕
也足以污朝廷祸天下负后世甚至子孙有不敢认
如宋之蔡京秦桧此岂父兄祖宗之所愿哉想其势
焰官爵富贵岂止如今日乡里中一二前辈也而今
日安在哉然所谓好子弟者亦在父兄子侄成就之
耳人才之盛乡党为最然非父兄败之则子孙丧之
取讥天下贻笑后世甚可恶也载之史书使后世之
明君贤主轻弃南人未必不由此也吾愿叔父听之
子侄戒之共怂成我做天地间一个完人盖未有治
国不由齐家家不齐而求治国无此理也何谓齐家
不争田地不占山林不尚争斗不肆强梁不败乡里
不陵宗族不扰官府不尚奢侈弟让其兄侄让其叔
妇敬其夫奴恭其主只要认得一忍字一让字便齐
得家也其要在子弟读书兴礼让若不听吾言譬如
争一亩田占一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