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亦以考代宗皇帝配。又称王泾《郊祀录》注,云即《孝经》周公严父之道。夫杜鸿渐、王泾一时之言,岂可便为万世不移之议哉 臣等窃谓赵鼎之议亦为得礼,若以太宗配雩祀既久,不欲一旦迁侑,乞以仁宗与真宗并配明堂,亦为合礼。谨按《孝经》按:原作「孝」而有残笔,据《长编》卷二○三改。:『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按《礼记 祭法》:『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文、武但言祖宗者但:原作「俱」;祖:原无。并据《长编》卷二○三改、补。,则知明堂之侑下及乎武王矣,是文、武并配于明堂也堂:原作「宗」,据《长编》卷二○三改。。故郑氏曰:『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祖宗,通言耳。国家祭祀既遵用郑氏之义,固亦当稽郑氏祖宗之说也。又《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是亦以祖、考并配上帝也。上帝之祭,正谓明堂宗祀耳。昔梁国子博士崔灵恩,该通之士,达于礼者也。总三《礼》诸儒之说而评之,为《义宗》,论议洪博,后世盖鲜能及鲜:原作「解」,据《长编》卷二○三改。。其申明郑义,亦谓九月大飨帝之时,以文、武二王泛配,谓之祖宗。祖者,始也;宗者,尊也。所

以明祭为尊、始者,明一祭之中有此二义。稽乎《孝经》、《祭法》、《周易》、《义宗》之言,则父子并侑可谓明着矣。或者谓父子并座,有乖礼制,臣等窃谓不然。昔唐朝故事,已有并侑之礼,况向来本朝祀典,太宗亲祀昊天奉太祖配,真宗亲祀奉太祖、太宗同侑,历五六十载之间,本朝通儒不以为非,则于此独何疑哉 如是,则太宗既不失雩祀之配,真宗又不迁明堂之旧,得周家祖宗之义,合郑氏九祭之说,神明安之,祖考享之,而孝道尽矣。臣等学术浅薄,不足以议祖宗之事,谨据前典,条兹二义。」诏从珪等议。
神宗治平四年七月四日,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准诏,以太祖皇帝神主祔庙毕,所有时享并南郊配座,下两制与礼院官同定。臣等谨按《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明:原无,据本书礼二四之四二复文补。。』又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国朝典礼循唐之旧,真宗、仁宗皆祀于明堂以配上帝。今季秋大享明堂,伏请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以合严父之议。」诏恭依此下原本尚有九四页尾部至九七页若干文字,因与本卷八四至八七页重复,故删。。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二六 郊祀

宋会要辑稿 礼二六

郊祀
真宗景德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内出《脽上后土庙图》,令陈尧叟量加修饰,仍诏汾阴坛后土黄琮、神州地祇两圭有邸,令文思院以美玉制之。
袍,设香、酒、时果、牙盘食,遥拜诸陵,命大臣以香币酒脯诣致告,后陵即别差官。」并诏恭依。 十二月二十四日,详定所言:「所用玉币,望下太府寺、少府监制造供用。又车驾还巩县日,道次设幄殿,皇帝服
神宗元丰六年十一月五日亲郊,命吏部尚书奉玉币,从皇帝至昊天上帝神座前奠镇圭、奠玉币,次诣太祖神座前奠圭币,一如元丰四年礼院(言)[官]仪。
【宋会要】
高宗绍兴元年二月五日,诏礼天玉以苍璧,皇地祇以黄琮,感生帝以四圭有邸,神州地祇、太社、太稷以两圭有邸,止依方色奠币,权不用玉。时阙玉,权宜也。
八月七日,诏祀神玉令文思院制造苍璧、黄琮,尚虑数少,更降玉璧一块,可相度添用。
八日,参知政事张守奏:「蒙降出苍玉璞,已送文思院。」上曰:「所从买家知是大礼所用,颇邀厚价,朕以祀天,不可计费。」
四年四月十六日,太常寺言:「大礼依仪合用礼神真玉,除昊天上帝、皇地祇已有苍璧黄琮外,其余五方帝、日、月等玉,依天圣故事用 。」从之。

以臣僚言明堂大礼如非祀礼、赏军,其它冗费每事减节故也。
【宋会要】
绍兴十三年十月,礼部太常寺修立郊祀礼仪:祀日丑前五刻,太府卿帅其属入,陈币于篚,少府监陈玉,各置于神位前。昊天上帝以苍璧,皇地祇以黄琮,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黄帝以黄琮,白帝以白琥,黑帝以黝即玄,避圣祖讳。璜,神州地祇以两圭有邸,日、月以珪璧,五岳以两圭有邸,皆盛于匣。昊天上帝、配帝币皆以苍,皇地祇以黄,日、月、内官以下各从其方色。祀日质明行事,皇帝升坛,诣昊天上帝神位前,跪,奠镇圭,兴,又跪。内侍加玉于币,以授吏部尚书,吏部尚书以授左仆射,左仆射西向跪以进。礼仪使奏请受玉币,皇帝受。奠讫,吏部侍郎东向跪受以兴,进于昊天上帝神位前。次诣皇地祇、太祖、太宗神位前,奠镇圭、玉璧,并如上仪。配位唯不奠玉。皇帝东向受币,左仆射北向进,吏部侍郎南向受,以奠于配帝神位前。至赐胙,再拜讫,吏部侍郎帅太祝执篚进,取币。降,诣柴坛,升,置燎柴,诸大祝又以神位币帛从燎。
【宋会要】
孝宗干道六年闰五月十四日,中书门下省检正左右司言:「郊祀事务合归有司者,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