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弘益大矣。故以司马迁之博闻,独采数家之言,以成其书,况其下者乎?然亦有闻见卑浅,记录失实,胸臆偏私,褒贬弗公,以误后世者,是在观者慎择之矣。
  △《吴越春秋》十二卷
  右后汉赵晔撰。吴起太伯,尽天差;越起无余,尽勾践。内吴外越,本末咸备。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右唐李延寿撰。延寿父太师,尝谓宋、齐逮周、隋,南北分隔,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欲改正,拟《吴越春秋》编年,未就而卒。延寿后预修《晋》、《隋书》,因究悉旧事,更依马迁论体,总叙八代。北起魏尽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宋尽陈,百七十年,为二史。删烦补阙,过本史远甚,至今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独阙本志而《隋书》有之,故《隋书》亦传于世。
  △《西京杂记》二卷
  右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刘子骏《汉书》百卷,乃当时欲撰史录事,而未得缔思,无前后之次,杂记而已。从学者始甲乙之,终癸为十卷。以其书校班史,殆全取刘书耳。所馀二万许言,乃钞撮之。析二篇以裨《汉书》之阙,犹存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为之。
  △《五代新说》二卷
  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纂次。
  △《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
  右唐高峻撰。以司马迁《史》至《陈》、《隋书》,附以唐实录,纂其要,分十例,为六十卷。后其子<辶向>析而倍之。
  △《南部烟花录》一卷
  右唐颜师古撰。载隋炀帝时宫中秘事。僧志彻得之于官阁┺笔中。一名《大业拾遗记》。
  △《大业杂记》十卷
  右唐杜宝撰。起隋仁寿四年炀帝嗣位,止越王侗皇太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贞观政要》十卷
  右唐吴兢撰。兢以唐之极治,贞观为最,故采时政之可备劝戒者,上之于朝。凡四十篇。
  △《大唐新语》十三卷
  右唐刘肃撰。辑唐故事,起武德止大历,分为三十类。
  △《明皇杂录》二卷
  右唐郑处晦撰。记孝明时杂事。别录一卷,题《补阙》,所载十二事。
  △《开元传信记》一卷
  右唐郑撰。纪开元、天宝传闻之事,故曰“传信”。
  △《国史补》二卷
  右唐李肇撰。起开元,止长庆间事。初,刘饣束记元魏迄唐开元事,名曰《国朝传记》,故肇续之。
  △《幸蜀记》三卷
  右唐李匡文、宋巨、宋居白撰。初,匡文《记》尽孝明崩,巨《记》止于归长安,叙事互有详略。居白合二《记》,以宋为本,析李为注,取二序冠篇,复掇遗事增广焉。
  △《次柳氏旧闻》一卷
  右唐李德裕撰。上元中,史臣柳芳与高力士同窜黔中,为芳言开元、天宝年中事,乃论次,号《问高力士》。李吉甫与芳子冕,真元中俱为尚书郎,尝道力士之说,吉甫每为其子德裕言。岁祀既久,遗藁不传,但记十七事。后文宗访力士事于德裕,德裕编次上之。多同《明皇杂录》。
  △《开成承诏录》二卷
  右唐李石撰。石与郑覃、李固言相文宗,录当时延英奏对事。开成乃其时年号。
  △《两朝献替记》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德裕相文宗、武宗,录当时奏对论。
  △《开元升平源记》一卷
  右唐吴兢载姚崇以十事要明皇。
  △《金銮密记》一卷
  右唐韩撰。,天复中为翰林学士,从昭宗西幸。朱温围岐三年,因密记其谋议及所见闻事,止于贬濮州司马。予尝谓有君子之道四焉:唐之末,南北分朋而忘其君,,崔胤门生,独能弃家从上,一也;其时绅无不交通内外,以取爵位,之谓矣。而宋子京薄之,奈何?一本天复二年、三年各为一卷,首尾详略颇不同,互相雠校,凡改正千有馀字云。
  △《大和辨谤略》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先是,唐次录周、秦迄隋忠贤罹谗谤事,德宗览之不悦。后,宪宗以为善,命令狐楚等广之,成十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南部新书》五卷
  右皇朝钱希白撰。记唐故事。
  △《晋公谈录》三卷
  右皇朝丁谓撰。多皇宋事。每章之首,皆称“晋公言”,不知何人为润益。初,董志彦得之于洪州潘延之家。延之,晋公甥,疑延之所为。
  △《建炎日历》五卷
  右皇朝汪伯彦撰。记太上皇帝登极时事。
  △《五代史阙文》一卷
  右皇朝王禹撰。录五代史笔避嫌漏略者,以备阙文,凡一十七事。
  △《英宗朝诸臣传》三卷
  右不知何人于《英庙实录》中摘出,凡四十二人。
  △《元和朋党录》一卷
  右唐马永易记牛、李朋党始末,自牛僧孺试贤良,迄令狐去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