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至“六国”为首,“乐正后夔一足”至“彭城相袁元服”次之,“九江太守武陵威”至“公车徵士豫章徐孺子”次之,“长沙太守汝南郅恽”至“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次之,“太尉沛国刘矩叔”至“蜀郡太守颍川刘胜”次之,“商角宫徵羽”至“菰荻”次之,“孔子”至“太傅汝南陈蕃”次之,“先农”至“司命”次之,“世间多有见怪”至“世间多有见赤白光”次之,“五岳”至“沟洫”终焉。有劭自序及李果、谢居仁序,丁黻跋。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

  △春明退朝录三卷(校宋本)

  宋宋敏求撰。邑人柏沄手录本。仁和胡心耘以宋本校勘一过,改正脱讹不少。宋本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卷首有“柏沄”朱记。)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明刊本)

  宋沈括撰并序。此明人覆刻乾道扬州本,中有脱讹,黄荛圃以元刻本校正。(卷首有“士礼居”朱记。)

  △东坡志林十二卷(旧钞本)

  宋苏轼撰。《直斋书录》载《东坡手泽》三卷,即此书也。是本不著何人编辑,较赵氏、毛氏刻本为多,编次亦异。曾氏《类说》中有东坡《仇池笔记》一种,亦并入焉。但字句异同,往往而有。旧为昆山张石川氏藏书,叶白泉主政得之,校勘数过。白泉名国华,文庄後人也。後有跋云:“此石川先生所藏书也,题签犹其手迹,偶从肆中得之,书以识岁月。丙辰冬日菉竹堂。”又云:“昔人读书,有谬误者必乙之。陆鲁望云,得一书详点,然後寘於方册,值本即较,不以再三为限。予心窃慕之,以懒废业。《志林》二册,为张石川先生旧藏,谬误不少,再三较完,故识之简端。”又有跋云:“此本与虞山赵氏刻於南中者颇多异同,盖後人各取先生语为之耳。丙戌秋,再较过,书此。白泉老人。”(卷首末有“叶氏藏书”、“叶德荣甫世藏”二朱记。)

  △东坡志林五卷(明刊本)

  此邑中赵氏所刻,乃汤雲孙录本,分类编辑,并附《仇池笔记》二卷,《渔樵閒话》一卷。绿君亭本即从此出。有赵用贤序,赵开美跋。

  △珩璜新论一卷(旧钞本)

  宋孔平仲撰。其书考证旧闻,语多精核,旧为杨五川氏钞藏本。板心有“嘉靖乙未七桧山房”八字。末题云:“借周连阳本,嘉靖三十七年八月钞始完,中秋後一日已刻手校毕。五川子记。”又云:“此书最该博,所恨但详於史而经典独少,毅父读史时笔也。”後归松江莫氏,邑中毛氏,昆山徐氏,中有黏签手校字,据黄复翁跋,立斋相国手笔也。复翁又跋云:“去冬复收秀野草堂本,与此本同,无‘平善’一条,而词句亦间有可采,遂著其异者於上方。甲申上元後三日雨窗老荛记。”今卷中墨笔皆是。(卷首有“毛晋私印”、“毛扆之印”、“玉关山人”诸朱记。)

  △曲洧旧闻十卷(旧钞本)

  宋朱弁撰。书中多述北宋遗事,足资史家考证。此本凡涉宋帝皆提行,盖依宋刻也。前有万历乙巳八月丙午孙钅广记。(卷首尾有“钱曾遵王”、“述古堂图书记”、“鱼东川藏书”、“海虞听竹斋孙氏珍藏”诸朱记。)

  △曲洧旧闻十卷(明刊本)

  此嘉靖间义兴沈氏刻本,板心有“楚山书屋”四字,题“宋朱弁少张撰”。案:《仁和县志》:朱弁,字少章,则名与字合,“张”字疑讹。但钱遵王《读书记》及各家书目,均仍作“张”,因识之,以俟善本订正焉。

  △元城语录解三卷附行录解一卷(明刊本)

  宋马永卿编其师刘元城之语。王崇庆为之解。元城,名安世,司马温公弟子,其学出入二氏,解中有驳正语。曾刻於绍兴五年。此明人覆刻本也。有张九成、马永卿序。

  △懒真子录五卷(旧钞本)

  宋马永卿撰。中多考证经史之语。他本无“录”字。此出明人手钞。(卷首有“周铭之印”、“勒山”二朱记。)

  △岩下放言三卷(旧钞本)

  题:“石林翁。”邑中鱼氏虞岩藏本,得袁氏旧本,以藏者中多讹脱不可读。仁和胡心耘尝携叶君调生所得汉阳叶氏家藏本以示,校正为多。调生云,郑景望《蒙斋笔谈》,即此书中、下二卷。今案:是书引《论语》“助我”,避父讳而作“佐我”,益可证为公作,而非郑氏之书也。书中有张舜民《送叶魏公归吴中》诗,今鲍刻《画墁集》遗之。其第七条“豫之义不在豫文也”句下,尚有“《尔雅》:犹如麂而善登木,避人,已去,犹疑而再登,则有犹义。左氏谓为可以已之辞,是矣。而犹之义,不在犹文也。”四十二字。别本都脱,惟汉阳本为全。後有嘉靖戊申八月汝南袁表题识两行。又一行云,万历癸卯年春三月若渝跋。

  △寓简十卷(旧钞本)

  题:“寓山沈作喆明远纂。”前有自序及嘉靖丁巳陕西布政司左参议南都陈凤序。明远为叶石林弟子,学有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