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重困商民。甚至逐款摊加。尚不敷该局之糜费。势必巧挪正款。以补漏卮。若谓办理得宜。可集巨款。此语殊难凭信。且现司道两库提借之款。既已久假不归。而司道两库应收之款。又不照章汇解。一出一入。悬歉百万两有奇。以致两库正款。反形短绌。似于 国计民生两无裨益。谨将臣等遵  旨查明各缘由。恭折由驿驰奏。伏乞  圣鉴。

再兴利除獘。务穷致獘之源。时獘则但理其时。法獘则全革其法。若好革而专务取盈。不恤民隐。必致救跛成痿。展转增剧。如川省边计各引。积未畅销。始由军务倥偬。人民未复。继由因陋就简。苟且目前。所谓时之獘非法獘也。时有獘则但拯其时。法无獘则仍循其法。查据司道覆称。黔省兵燹之后。人民多未复业。同治年间。每年营销不过五六千引。迨光绪元年。已销至六千六百余引。二年。人民渐复。食指渐繁。则销至七千七百余引。每年边引。自能逐渐畅行等语。是边引之是否畅行。全视边省人民之多寡。食指繁则销引自畅。时之至未至。不在乎法之变不变也。现在黔省人民日众。滇省久报肃清。滇黔边岸。本系川省引地。亦无所谓开办也。要在守成法。体商情。节冗费。因势而利导之。无欲速。无见小利。逐渐整饬。则滇黔各引自能畅行。渐归旧制。滇黔既复。则楚岸亦可退还。户部议覆内称。若川盐既有黔边可行。楚岸仍前不能退还。于淮鹾毫无利益。则此时借款动拨数十万金。徒为边岸一隅之计。将来岁收黔盐课税几何。万一本重利微。未免得不偿失。此诚度支持重之论。与其徒增冗费。又病商民。何如恪守旧章。渐图规复。一俟引地划清。淮鹾日畅。则 朝廷享自然之利。库储得维正之供。较之责效目前。似为有益。

  云南盐法议略 
王守基

滇蜀之盐。皆产于井。蜀井凿于人。滇井则成于天焉。云南盐井二十四区。曰黑盐井。新井。沙卤井。新沙二井。盖附于黑井者也。设有盐课提举司。督饬黑井大使。煎销盐九百七十八万四千五百斤。曰琅盐井。距黑井东南百余里。设有琅井提举司专管。煎销盐一百八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四斤。曰阿陋井。草溪井。在楚雄府东南广通县界。设有阿陋井大使专管。煎销阿陋井盐五十八万八千八百五十斤。草溪井盐十七万三千四百斤。曰白盐井。安丰井。在楚雄府西北姚州界。设有白井提举司。督饬白井大使。煎销盐八百七十三万九千三百斤。安丰井大使。煎销盐三百八十二万八千一百斤。曰丽江井。老姆井。在丽江府之丽江县界。设有丽江井大使专管。煎销丽江井盐四十三万八千六百斤。老姆井盐二十万九千四百斤。曰安寍井。新洪井。在云南府西南安寍州界。由知州兼管。煎销盐二百八十四万六千七百四十斤。曰云龙井。在大理府西云龙州界。由知州督饬云龙井大使。煎销盐二百八十一万五千一百斤。曰只旧井。在武定州公元谋县界。由知县兼管。煎销盐十万六千一百二十二斤。曰抱母井。香盐井。在普洱府西威远厅界。由同知督饬抱香大使。煎销抱母井盐一百九十二万五千八百斤。香盐井盐九十九万一千二百斤。曰恩耕井。在镇沅直隶厅界。由同知兼管。煎销盐六十六万斤。曰按板井。距厅治差远。设有按板井大使专管。煎销盐七十六万五千斤。曰景东井。在景东直隶厅界。由同知兼管。煎销盐一百六十八万三百斤。曰弥沙井。在丽江府西剑川州界。设有弥沙井大使专管。煎销盐五万七千三百斤。曰磨黑井。木城井。安乐井。在普洱府之寍洱县界。由知县兼管。煎销盐七万八千九百斤。曰石膏箐井。在距普洱府三十余里山箐中。由知府兼管。煎销盐九十五万一千斤。嘉庆十二年。开化文山改食滇盐。加煎盐三十六万斤。一年共额煎销盐三千九百四十二万八千一百斤。配大照票十万七千九百零一张。小照票十四万一千一百五十六张。大票载盐三百斤。小票载盐五十斤。征正课银二十六万四千一百八十三两四钱七分三厘。养廉银五万八千三百三十二两七钱六分一厘。并费银五万三千七百五十九两三钱七分六厘。通共正杂课银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二十二两六钱二分。遇闰加煎盐斤。课亦随增。此滇盐向来一定之课额也。云南久在夷服。二十四井。不详始于何时。多傍山依水。似池而深。中有卤源自涌。亦或间出淡泉。须修砌井身。格尸斗淡水。方可提卤入煎。较煎之法。汲卤以罐。十六罐为一背。每罐六斤。浓卤可煎盐十八两。淡者递减至十两为率。比较一时出卤几背几罐。即以定该井额煎之数。井上为屋。附近建煎舍盐仓。周外围以大堤。以防客水。然值大雨时行。水患犹不免焉。惟石膏箐井。出于极南环山深箐之中。生卤系属矿礁。先入釜融化。炼去渣滓。再煎成盐。沙丁入井采矿。皆开挖矿洞。日久洞深。两旁用短木撑抗。须裹粮张镫。佝偻而前。屈曲探凿。运至井口。桔而上。视汲卤之便。难易悬殊。井有数口。引风出入。呼吸相通。否则矿洞火不能然。

此亦如内地之开采煤窑。必须关风也。同为盐井。而卤源卤矿所产迥别。则前人所纪西域盐生于木生于草生于石者。皆无足异矣。滇盐止营销本界。不及他省。虽自元代已隶版图。而盐引始于至正元年。云南弗与。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