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要之地。额设本不为多。今每州县减夫六十名。犹之减马二十匹。止存十匹也。此在偏僻之区。犹难应付。况冲要乎。虽大差经临。原许雇夫应付。且酌加二分三分。似乎充裕。其实。州县遇大差使。临时雇募。或值农忙。有每夫一名。费价二钱三钱者。大差需夫甚多。农忙无人应雇。而差使紧急。刻不可缓。不得不如其数而予之。及至报销。则六分七分之外。不敢多报分厘。此臣所谓在官之累也。然累在官。究亦不便于民。雇募民夫。近者五里十里。远者数十里。必先一日唤令在站。以防贻误。或经临者前站偶阻。又需等待一日。百姓虽得二钱三钱之价。而其实三日始应一日之夫。偶值农忙。谁不思及时耕作。虽重价亦多不愿。此臣所谓民之不便也。若谓自裁减以来。应付并无贻误。夫州县身任地方。差使经临。即使再减站夫。亦不敢误。但赔垫难耳。若谓自雍正十一年至乾隆二年。奏报雇募夫价。多不过七八百两。少止二三百两。毋论二三百两之外。州县多所赔垫。即七八百两。州县之赔垫如故也。此事前任抚臣金。一时意在节省钱粮。不觉矫枉过正。请裁太多。既请裁。则必曰应差日少。闲居日多。其实非真情也。闻裁减之后。前抚臣金。见州县难于办理。亦未尝不悔。但不肯裁之自己。又复之自己耳。前抚臣杨超曾。在任三年。目站夫太少。官民交累情形。是以奏请临桂全州酌复三十名。兴安灵川酌复二十名。亦万不得已之筹酌。非不知慎重经费。而开州县以冒侵之渐也。臣署理兹土。方思厘剔弊端。以图报称。何敢以国家之钱粮。为徇情邀誉之举。然事有难行。亦不便始终因循。是以不揣冒昧。据实陈奏。请仍将临桂全州站夫各酌复三十名。灵川兴安站夫各酌复二十名。长养在站。以供应付。或遇大差。雇募既少。为力亦易。斯四州县之官民。均沐  天恩浩荡矣。

 
 
卷七十四兵政五保甲上

  保甲说 
李光型

记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苟一乡之事不治。何论一县。保甲者。分之极其细而不紊。合之尽其大而不遗。故必知地方之险易。村居之疏密。而后联比分甲。可行出入守望之政。知台驿递之远近。桥梁舟楫之所属。而后期会修建。可行奉公利济之政。知水土刚柔之性。山泽原隰之宜。而后区种别财。可行因地利民之政。知人民生聚之多寡。地利物产之盈绌。而后劳民劝相。可行农末相资之政。知闾里疆域之息耗。居民世业之贫富。而后诱劝畜积。可行敛散赒之政。为姻娅族姓之相联。比闾同里之相属。而后读法讲谕。可行孝友睦之政。知田园家室之有赖。四民艺术之有托。而后分别勤惰。可行课督鼓舞之政。知刚柔知愚之异质。奢俭贞淫之殊习。而后旌淑别慝。可行劝赏刑威之政。是故一行保甲而政具举矣。人徒见吏胥约保之奔驰。门牌册籍之更迭。出役应差之劳。什伍连坐之患。而曾不闻卫养教利之政。以此民志不安。交相逃避。吏胥约保。缘以为奸。宜共指为扰民耳。要在为州县者。周览封域。明辨水土。询问风俗。体察人情。简节而疏目。得其大意之所在。以次渐兴。而绝无强民之。斯可以行之久而相安也。

  里甲论 
刘淇

县何以里。里何以长也。所以统一诸村。听命于知县。而佐助其化理者也。每县若干里。每里若干甲。每甲若干村。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节节而制之。故易治也。周礼五家为比。比有长。五比为闾。闾有胥。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党有正。五党为州。州有长。五州为乡。乡有大夫。自上治下。率不过五人。汉制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有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循禁盗贼。东汉志云。乡置有秩三老。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又乡有乡佐。主民收赋税。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高帝纪。二年二月。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北魏太和中。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无愆。则陟用。陟之一等。孝文从之。后周苏绰作六条诏书曰。非直州郡之官。皆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始罢州郡乡官。明洪武二十七年四月。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者。理其乡之词讼。若户婚田宅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若不由里老处分。而径诉州县者。即谓之越诉。非如今不先闻州县。而遽诣府司者。然后谓之越诉也。里老岁时谒县庭。知县必接之以礼貌。不遽贱辱而笞骂之也。其人既尝已为公家所优藉。必自爱而重犯法。乡人见知县之日少。见里老之日多。里老得其人。则乡人亦莫不自爱而重犯法。此教化之本也。其后遇里老如徒隶伍伯。少谨厚者。即不肯承。且诸事一无所关。唯用之攒督租课。所以影射侵渔者万方。既遇之以徒隶伍伯。则彼亦徒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