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神灵之呵护欤?嘉庆中,杨君桂森以词臣治斯邑,百废具修。乃护露台以石栏,造登瀛桥于芹泉上,设礼乐器,招佾舞生;自是春秋丁祭,盖彬彬焉。而一旦尚愿议重新,何也?

  先是,丙子、戊寅(乾隆二十一、二十三年)两科,夺台额者皆彰士,署县吴君性诚以为人文蔚起,倡建文昌庙于学宫西,务为竣严,庙高大成殿二尺有奇。论者谓主辅之义,恐有未合。会遇数科获隽者少,于是议新圣庙,盖期学校修财人材茂也。

  道光十年,适郡伯邓菽原先生修府志,派经费,李君廷璧集众议捐,以学志并修请。始具情以问,报可。旋奉檄分守兰阳,年余回任。核署县托君克通阿所设劝捐手卷,已得一万余金。遂设局静室,诹吉兴工。先图庙制,然后拆卸,仍旧式也。都宫以内,地视故址各增高二尺二寸,基孔固也。殿高原制二尺有七寸,祠庑门墙以次递杀,符体制也。祠旁增建名宦、乡贤二祠,以待良司牧之有功德于民及乡先生之足为后学矜式者则祀之也。又旁为礼乐器库,谨守藏也。栏柱庭阶,纯易以石,取其坚固,无虑风雨所漂摇也。墙外小池,浚深砌石,仿紫阳方塘一鉴之诗,以来源头活水也。庙自经始迄落成,凡阅三十一月而蒇事。志自采访至脱稿,亦经二十四月而成书。统计斯役,共縻白金二万四千余两,香灯祀业勿与焉。

  戊戌(道光十八年),予调署斯邑,只谒圣庙,见巍焕一新,而碑记尚阙,因与广文王君功趋其截数清款造册报竣。总董等悉如予言,且请为文以记其事。予既嘉许之,即进诸生而勉之曰:昔人礼乐百年而后兴,邑之设治,至今适当其期,而庙志之修会逢其适,此山川之气运所开,以大启斯邑之文明。多士生当明备,诚志乎圣贤之道,务为真品实学,将处为名儒,出为醇吏,其道德文章直可光史册而垂不朽,岂惟是掇巍科、登显仕,以侈为闾里之荣哉?予于诸生有厚望焉!爰叙其颠末而为之记。

  知彰化县事黄开基敬撰。

  ●大甲义学碑(同治七年)

  署台湾北路淡水总捕分府加十级纪录十次严为出示勒石以垂永久事:照得本分府莅任之初,察访地方风俗。知淡属文风丕振,城乡市镇皆家弦户诵,大有邹鲁之风。惟乡僻处所,小民不知读书之乐。当即出示晓谕:凡有穷乡僻壤,均应设立义学,使贫寒子弟无力栽培者,皆入义学读书,使其咸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消其桀骛犯上之气。

  本分府到大甲时,传集绅耆王昆岗、蔡学礼、陈大宾、生员何清霖、张际文、童生王辑圭、陈福祺等商议在大甲设义学一处,延师一人,月送修脯银四元。生徒以十六人为限。查出前大甲巡检黄有捐题义学租谷二十五石,又在德化社番租内提充义学租五十石,充作大甲义学师修脯;如有不敷,随时再行酌量题捐。

  兹已查出大甲巡检署旧设义学租并德化社番租田亩坐落界址、佃户姓名,勒石碑示,以垂永久。特将该田亩坐落界址,均开列于左。

  计开:

  一、查大甲巡检署提出之旧设义学租谷二十五石,址在竹南四保番仔寮前西畔,东至大沟为界,西至王妈田为界,南至小沟为界,北至大沟为界;佃人王荣、王朝。

  一、林祥记张旦老下大安田二分三厘应纳大租谷参石;

  又承陈修文三十甲庄田一甲应纳大租谷捌石;

  又承陈修文大安田二十五甲应纳大租谷拾参石贰斗;

  又承林盼下龟壳庄田二十七甲应纳大租谷贰拾贰石贰斗四升;

  又承陈修文下大安田五分应纳大租谷肆石。

  以上五条林祥记户下应纳大租谷共五拾石零四斗四升。

  同治七年三月初五日给。

  ●凤仪书院宗祀五子并立院田碑(同治十二年)

  ——碑在凤山县凤仪书院讲堂东壁

  凤仪书院建自嘉庆十有九年。时朴葊吴公,以贡生张廷钦、郑朝清董其成焉。中祀奎星仓圣,则本于敬字亭。盖嘉庆五年,奋社同人鸠金而设,并奉二神,尚未有祠以妥之,惟所捐赀为每岁拾字纸夫费外,概存息产。计至院成之后,置有四千余金,诸同人遂充之凤仪,为膏火田。此与文昌帝君合祀所由来也。顾思书院创制,宜崇先贤,以正学统。学统正而后世识有所依归。宋濂洛关闽五夫子,上接洙泗之渊源,下开万古之聋聩,是必增祀斯堂,春秋典礼勿替。何况凤仪院租,倍于昔日。司事者其可忘奋社诸君之举,而不重为振兴耶?垂芳自愧棉力菲才,未能于斯道有功。第念先人有志未逮,今者言犹在耳,忍令风气日趋,而辞越俎代庖之责哉?同治壬申(十一年)夏,爰请于邑主孙公,未克举行。越饶公署篆,又未几卸事。癸酉春,卓如李公莅凤数月,推本化原,留心士习。乃复请而行之,并将院田租款立石以示不朽。且冀后之有同志。

  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蒲夏之月吉旦,郡庠生蔡启凤遗命男蔡垂芳记。

  ●大观义学碑记(同治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