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郡,以县属曹州。大业末年废,武德四年重置。
孟海公南北二城,在县东四十五里。隋末贼帅孟海公所筑。
成武县,紧。西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也,属山阳郡,後汉改属济阴郡。隋於此置戴州,成武县属焉。大业二年省戴州,县移理州城中,後属曹州。武德五年於金乡县重置戴州,县又属焉。贞观十七年废戴州,县又属曹州。
故宅城,在县西北二十九里。昭帝封金日为宅侯。
南华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离狐县也,属东郡。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後汉属济阴郡。《魏志》“李典从太祖,迁离狐太守”,然则魏时离狐,郡也。晋属济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曹州。天宝元年改曰南华,英公李、左仆射彭城郡公刘晏,皆此县人。
濮水,在县南五里。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至投濮水而死,谓此水也。
考城县,紧。东北至州九十五里。古戴国也,《春秋》隐公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後属宋,楚灭宋,改名曰。汉以为县。《国都城记》曰:“县西南有戴水,今名戴陂,周回可百馀里。”盖本戴国,取此陂水为名也。汉之兴也,其邑多,年数不登,故邑曰“”。孝章帝柴於岱宗,过县,诏御史曰:“陈留县,其称不令。故高祖鄙柏人之名,武帝休闻喜而显获嘉,其改县为考城县。”至晋属济阴郡。高齐天保七年省考城县,移成安县理此。隋开皇十六年仍改名考城县,属宋州。武德五年,改属曹州。
葵丘,在县东南一百五十步。《左传》“齐桓公会诸侯於葵丘”,是也。
大剂陂,即戴陂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周回八十七里,与宋州襄邑县中分为界。
濮州,濮阳。上。开元户四万六千九百二十一。乡九百一十三。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为卫国地,《左传》“齐桓公会诸侯于鄄”,注曰:“鄄,卫地,今东郡鄄城县也。”战国时属齐。在汉为济阴郡之鄄城也。後汉献帝於此置兖州。晋置濮阳郡,後改为濮阳国,封王子允为王,後为郡。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濮州,大业三年,废濮州入东平郡。隋末陷於寇贼。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於此重置濮州。
州境:东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五十五里。西南至东郡七百九十五里。东北至郓州一百七十里。南至曹州二百一十里。北至黄河二十里。西南至滑州二百一十五里。
贡、赋:开元贡:绢二十匹。赋:绵,绢。
管县五:鄄城,雷泽,临濮,濮阳,范。
鄄城县,紧。郭下。本汉旧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濮州,鄄城县属焉。大业三年废濮州,县属东平郡。武德四年重置濮州,鄄城县又隶焉。
黄河,北去县二十一里。
州理城,在故鄄城中。魏文帝以临淄侯植为鄄城侯。
雷泽县,上。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汉成阳县,古成阝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於成阝,汉以为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於此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复泽为名也,属濮州。
历山,在县北十六里。《史记》曰:“舜耕历山,耕者让畔。”
氵水、沮水,二源俱出县西北平地,去县十四里。
雷夏泽,在县北郭外。氵、沮二水,会同此泽。
姚墟,在县东十三里。舜生於姚墟。
尧母庙,在县西南四里。
尧陵,在县西三里。自尧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一年,记於碑。
贞观十一年有诏,禁人刍牧,春秋奠酹。
临濮县,上。北至州六十里。本汉成阳县地,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雷泽西界置临濮县,属濮州。南临濮水故以为名。大业二年废,武德四年重置。
清丘,在县西三十五里。
濮阳县,上。东至州八十里。本汉旧县也,古昆吾国,即帝丘,颛顼之墟也。
昆吾即夏诸侯,为五伯之首。《左传》曰:“狄灭卫,迁於帝丘。”卫侯自楚丘徙濮阳县。秦置东郡理此,汉仍为东郡及濮阳县也。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濮州。
黄河,北去县一十五里。
瓠子河,上承黄河。《汉书》武帝时,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通於淮、泗。
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奉邑食俞阝,俞阝在河北,河决而南,则俞阝无水灾。乃言“江、河之决皆天事,非易以人力塞之”,乃不复塞。後二十馀岁,岁比不登,梁、楚尤甚。上使汲人、郭昌率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沈白马玉璧,自将军以下皆负薪,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上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於是,卒塞瓠子,筑宫於其上,名曰宣房。其後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是,尊躬率佐吏民,沈白马,祀水神,亲执玉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是。水盛是坏,吏民皆奔走,尊立不动,而水渐退。
范县,上。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旧县,属东郡。春秋时,晋大夫士会之邑也。高齐废,隋开皇六年又置范县,属济州,十六年改属濮州。
故顾城,在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诗曰“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注曰:“三国党於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