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在三、四都)、瓯山寨(在五都。已上五寨俱县东)、洪山寨(在七、八都)、西山寨(在一、二都)、天宝寨(在九、十都。上三寨俱县西)。 屯田一所在漳州府龙溪县南二十一等都,共田三十五顷三十亩,计旗军一百三十名。 烽燧六处南安县四处:石井(在四十三都)、溪东(在四十五都)、街内、下吴(上二处在四十六都。已上四处俱县西南)。同安县二处:白石头(在县南十都)、叶了(在县东南十九都)。 高浦千户所在同安县西南十四都。洪武二十三年徙永宁卫中右千户所创建,更今名。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北门外。 营一千二十五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八百八十五间。 垾寨三处俱在同安县西十五、六都。洪武二十三年创建高浦寨61、大员堂寨、马銮寨。 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六十六顷二十二亩,计旗军二百二十四名。南安县一所,在县东南三十二都三峰等处;同安县一所,在县西一、二、三等都萧田等处。 烽燧五处俱在同安县。下崎(在三都)、东关浔、亭泥(上二处在四、五都。已上三处俱县北)、刘山、西卢(上二处俱在县南十一都)。 中左千户所在同安县西南二十三都。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谢柱徙建宁卫中左千户所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南门外。 营九百八十七间在本所城中,今仅有七百一十四间。 垾寨二处俱在同安县西南二十二等都。洪武二十七年创建东澳寨、伍通寨。 烽燧八处俱在同安县西南。厦门、高浦62、径山(上三处在二十二都)、东渡、下尾、流礁(上三处在二十三都)、井上、龙渊(上二处在二十四都)。 崇武千户所在惠安县东二十七都。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以小兜巡检司旧址创建。两廊列十百户所。 教场在所城东门外。 营九百八十七间在本所城中,今仅存七百一十七间。 垾寨一处在惠安县东南二十六都青山。洪武二十一年创建。 屯田新旧二所共田地七十二顷,计旗军二百四十四名。晋江县一所,在县北四十一都下庄;惠安县一所,在县西北十五都大中。 烽燧二十二处俱在惠安县。海头(在六都)、下头(在七都)、后黄、峰尾(上二处在八都)、大山、高山(上二处在九都)、萧山(在十都)、炉头、下朱(上二处在十一都)、后任(在三十四都。上十处俱县东北)、白沙(在县西南十九都)、白崎(在二十三都)、柯山(在二十四都)、獭窟(在二十五都)、大岞、古雷(上二处在二十七都)、赤山(在二十八都)、程埭、小岞(上二处在三十都)、尖山(在三十一都)、青山、马头(上二处在三十二都。已上一十一处俱县东南)。 浯屿水寨在府城西南同安县嘉禾。旧设于浯屿,后迁今所,名中左所。每岁分永宁、漳州二卫军士更番备倭于此。永宁卫官二十六员,旗军二千二百四十二名。漳州卫官一十二员,旗军六百五十六名。
  校 注
  1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大使王员移建县西”。
  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知县张津重建”。
  3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移建今所”。
  4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宣德八年”。
  5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长滩铺”。
  6 康熙《建宁府志》作“渡口铺”。
  7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尚有白塔、油源两铺,本志未录。
  8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宋开宝八年始迁东关里”。
  9 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作“在县治后”。
  10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寨头铺”。
  11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尚载有石桥、长演、花桥、刘屯、官路下五铺。
  1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西营头”。
  13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兴田水驿”。并云“洪武八年重建”。
  14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安处若”。
  15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允浆铺”。
  16 康熙《建宁府志》作“新阳铺”。
  17 康熙《建宁府志》作“界碑铺”。
  18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天王寺”。
  19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九峰铺”。
  20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地坑铺”。
  21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及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有“新坑铺”,无“胡屯铺”。
  22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康熙《建宁府志 公署》均作“景泰六年”。
  23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景泰六年”。
  24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尚有青竹岭、竹管龙、武曲三铺;康熙《建宁府志公署》尚有大洋、青竹岭、三澄、龟潭、武曲五铺。
  25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在本卫之右”。并称系“毛营改重新建立”。
  26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