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七十二顷四十九亩四”。
  27 嘉靖《建宁府志 公署》作“五百二十一顷一百四亩”。
  28 此疑有误。府县各志无可考。
  29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旧为西仓库址”。
  30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同安县布政司在县西”。
  31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兴泉道”。
  32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闭祯”。
  33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厅后三廒”。
  34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郡守”。
  35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韩居庸”。
  36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蒋璿”。
  37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在县东”。
  38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洋芝”作“祥芝”。
  39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清石仓”。
  40 万历《泉州府志》及乾隆《泉州府志》均作“径山下浦仓”。
  41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围头后村”。
  42 万历《泉州府志》及乾隆《泉州府志》均作“在县治南应魁亭”。
  43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大盈驿”。
  44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在三秀山南”。
  45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及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均作“季保仓”。
  46 万历《泉州府志 规制上》作“景泰四年,知县车政复建正厅、后堂六房”。
  47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黄坚叟”。
  48 乾隆《泉州府志》作“何克明”。
  49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十三年”。
  50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在县治东”。
  51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在县北”。
  52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闭祯”。
  53 乾隆《泉州府志 公署》作“二十二都”。
  54 乾隆《泉州府志》作“沪溪”。
  55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七百七十间”。
  56 万历《泉州府志 版籍下》作“在清泰里高漈蕉溪湖边”。
  57 乾隆《泉州府志 军制》作“水陆门”。
  58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石菌”。
  59 万历《泉州府志》作“塧埔”。
  60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欧山寨”。
  61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下崎寨”。
  62 万历《泉州府志 武卫上》作“欧舍”。
卷之四十二

  公署
    郡县
      漳州府

上司公署
  布政司分司在府治西北丹霞驿之右,龙华招善寺故址也。旧在府治之西,正统四年,知府甘瑛建。天顺八年,布政司参议尹淳移建今所。漳浦县一所,在县治东北街,旧税课司地也。正统五年创建。成化十八年,参政冯遵命县官增建东西两廊。龙岩县一所,在县治东漳南道之右。成化十一年,知县韦济创建。长泰县一所,在县西街漳南道之右。宣德十年,知县刘奎建。南靖县一所,在县治东。正统十一年,知县傅平、典史周鼎建。成化十年,圮于水。漳平县一所,在县治东。
  漳南道在府卫二署之间,元廉访司分司故址也。国朝洪武二年1,知府潘琳建为按察司分司。永乐元年改为福宁道。成化七年改今名。漳浦县一所,在县治之左2。龙岩县一所,在县治东布政司分司之左。成化十一年,知县韦济重建。长泰县一所,在县西街,布政司分司之左。宣德十年,知县刘奎建。南靖县一所,在县治东后街,即元肃政廉访分司也。国朝正统十一年,知县傅平、典史周鼎重修。漳州县一所,在县治东,布政司分司之前。

文职公署
  漳州府在府城南。唐嗣圣三年始建,在漳浦县梁山之下。开元四年徙于李澳川。贞元二年又徙于龙溪,即今治也。元因之。国朝洪武元年,知府潘琳重建。后堂之西为架阁库。仪门之前为广济库。正统八年,知府甘瑛以府之外门偏出,奏改辟之,遂迁广济库于仪门外之左,迁土地祠于仪门外之右,而建外门于当中。又树坊于外门之外,匾曰“德政”,后改曰“帅正”。成化十八年,知府姜谅重建正堂及后堂。十九年,复重建土地祠。 经历司在正堂之右。 照磨所在正堂之左。(上二署俱洪武元年知府潘琳建。) 司狱司在府城内万盈西坊街之西。洪武七年,司狱于庸重修。成化七年,知府王文建楼于西监之后。十八年,知府姜谅复建楼于外门。 税课司在府治之南,府学之西。旧在府治之西,宋为都商税务,元因之,国朝改为税课司。洪武三年,知府潘琳徙建今所。成化九年,大使余源重修。 常平仓在布政司分司之西。旧在府治内之右。洪武十七年,知府徐克敬移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