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亦将有盛衰兴复之感欤!若夫例别条分,征文考献,则自有在事诸贤之序在,兹不赘。
  民国十年二月湘南徐镜清

  【注】
  1.律崒:山高峻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山则盘行岪郁,隆崇律崒”。
  2.惴软:恐怕,怯懦。



(三)


  昔韩宣聘鲁,见易象、春秋曰:“周礼在鲁”。故觇国者,知其国粹之能保,即知其政教风俗之所留贻也。夫地无广狭,治无大小;武城絃歌,而岩疆易使;单父卧治1而下邑得人。吾人一行作吏,百废待举。然有视为可缓而实急者,邑志是也。盖年岁代迁,有古人难作之叹,是以文献不足,愈久而愈失其真,及此而修之。是亦难得易失之时也。韩昌黎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故善作者必待乎善述,而后一邑之政事文章,叹观止矣。间尝考旧志,南平承有宋理学之盛,儒先辈出。人文荟萃,民朴俗醇,礼教灿然。越清初,邑始独为志。至嘉庆再修,迄今逾百年矣。洎民国初建之五年,闽省议会提议修各邑志。上峰令至,余闻之窃心焉喜!以为是亦礼教之一端也。使余邑国民睹是志,而知亲贤乐利之所由来者远,不亦善乎!乃於丁巳六年开局采访,延聘孝廉蔡君笃斋、章君卓人总其成焉。越四秋,修始告竣。走柬乞序于余,余观其条目整齐,门汇分析。令人一览,而知其事实悉备也,余何赘焉?然余有期於邑人士者,夫杨、罗、李、朱四贤之流风馀韵,远而未湮,在人能自得师耳。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其是之谓乎。故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不朽。凡志之所载,曰某也遗爱在民,某也俎豆不祧。其他伟节瑰行,美不胜纪者,大书而特书之,亦以见斯邑政教之隆,风俗之美,有足多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九年孟冬上浣前署理南平县知事江苏吴栻谨序

  【注】
  1.卧治:称颂政事清简。



(四)


  一邑之志,犹一国之史也。虽纪载有详略,体例有宽严,而述往事示来者,其义一也。南平为有宋四先生过化之区,吾道南来,人志蔚起。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亲贤乐利之休,声明文物之盛,於今为烈。而邑乘之所流传,由来久矣。惟旧志自清代嘉庆以还,阙焉未修。事旷百年,文献之存者盖寡。而辛亥鼎革,时移势易,不胜沧桑之感。则咨诹博访,亦曰艰哉!然古者太史陈诗,以观民风。一邑虽小,亦在輶轩1之所采。征文考献,责在有司。邑乘之修,曷可缓乎。余於己未八年,权南平县篆。适邑人纂修邑志,将次蒇事,及今冬告成,请序於余。观其为书,条目灿然。一本省通志拟定凡例,而参诸旧志。搜罗必广,采择必严,信实录也。凡一邑版图之大,山川之胜,物产之富,诗书礼乐之贻,振废起衰之故。后之览者,得以兴感焉。於是邦文献,岂曰小补也哉。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仲冬月前权南平县知事汉阳周赓慈谨序

  【注】
  1.輶轩:轻车。古代帝王的使臣多乘輶车,后称使臣为輶轩使。



(五)


  邑之有志,由来尚矣。然自欧化输入,人竞新学,凡志乘1之作,流俗多以不足重轻置之。而不知网罗散失,辨析是非,述往事以昭示来许,使读者慨然兴起,相与廉顽立懦2,革薄从忠,其关系於政教风俗者至深且巨,非仅以为文献之资已也。南平邑志,旧附於郡。其析而为书者,昉於前清康熙年间,朱邑令夔。越嘉庆十三年,杨邑令桂森乃一修之。自是厥后,迄民国纪元,中间相隔百年。可纪之事,指不胜屈。而阙焉未备,考古者每引为憾事!岁丁巳,吴前令希敬,始奉檄重修。聘邑中孝廉蔡君笃斋司总纂,并延致知名士,以赞襄其事。历四寒暑而书成。适予今春权邑篆,谋以付剞劂3。自愧於斯志,初未尝有所裨助。而窃以得睹成书为幸!因反覆读之,见其於沿革、山川、物产、职官、礼俗、艺文等类,可备一方掌故者,则为之斟酌损益,以仍其旧。於学校、选举、捐税、实业、交通、外交等类,其事属创举者,则为发凡起例,以启其新。而尤於循吏、名儒、忠孝、节义、以及文苑、独行4诸传,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凡以为励世磨钝计,意至深也。於戏5,操觚6者之用心可谓苦矣。夫南平为道学重兴,渊源所自之地。杨、罗、李、朱四先生之流风遗泽,至今未艾。以言道德,则师其言行之一节,便可为乡里善人。以言政治,则内圣外王7之学,班班可考。所谓措之一邑,而一邑治。措之天下,而天下治是也。世方更化,百度维新,窃以为政之要,必先之教,而教必本於道。政可因时以制宜,道则历久而不变。予昔幕游闽中,上游各邑。案牍之馀,每喜读四先生所著诸书。虽不能蕲至乎万一,而确有见修、齐、平、治之旨,如日月之经天,如江河之行地。今幸承乏此间,览斯编所载前贤之嘉言懿行特详,敢不以向所景仰者,而益加自勉!并期与都人士共勉之也哉。
  中华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夏月代理南平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