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浙绍沈镜元谨序

  【注】
  1.志乘:志,记志。乘指史乘。
  2.廉顽立懦:顽夫变成廉洁,懦夫变成立志。
  3.剖劂:剞曲刀,劂曲凿,指刻印。
  4.独行:独特高尚的节操。
  5.於戏:同呜呼。
  6.操觚:操,持;觚,木简。指作文。
  7.内圣外王:内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



(六)


  今之世,我国国境内,就行政之便利,定为一地方,京兆1,二十二行省,四特别区域。综其下辖县,千有数百。考厥沿革,大半县各有志。然天文、纬候、山川、地理、人民、户口、赋税、物产、学校、武备、实业、交通、外交、礼俗、均有自然政治之关系;非仅征文考献,成一代之纪载史,徒备庋藏,而供蠹蚀已也。故以优良之人种,占优良之地势,便能相得益彰,日趋强盛。非是则日就衰亡,几为世界之公理。是以人文,固藉自然地理以发生;而自然地理,又非人文不足以发明而光大之。闽上游各邑,首指南平,本延郡之负郭。山溪奥阻,俯视省会,有类建瓴。以言用兵形势,诚力扼要。辛亥改革以还,中原多故,萑苻2因而俶扰。南平以上各邑,咸苦不靖。鸣镝在郊,絃歌顿辍。余以戊午冬,总师是邦,稍事绥辑,旋庆安堵。乃得进而与邑之贤士大夫,从容坐谈。知为有宋以来,理学名邦。杨、罗、李、朱四先生馀风未沫。士多读书守礼,小民亦知安分力作。固俨然具有优良之人种,非不可兴实业善交通,而犹未能锐於进化者,则地势为之也。夫民无异性,俗有异宜,因其利而导之,知其宜而制之。是在当局者善为之谋,非余言所敢越俎也。往与蔡镜湖道尹,握手南剑州戎帐中。见疮痍甫复,不禁慨然!世变日新,民生日困。文治之布施,不容一日缓。忽忽居诸,又已三更裘葛。余方理省防,驻福州,而邦人士以新修南平县志书成,持示一编,展读终卷。部居灿列,含有政治史,文化史之性质,足以发明地理人文之关系。视我国旧日府县志,编纂义例有进。且与余向日对政治家论治所欲言者有合也。爰乐而为之书数言简端,请还质之镜湖道尹,以为何如?
  民国十年九月陆军中将前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省防司令皖亳姚建屏序於三山军次

  【注】
  1.京兆:即今北京。
  2.萑苻: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后因称盗贼出没之处。



(七)


  南平县志重修告竣,客有自剑津来,乞序於余,且谓:是书得以早告成功,非公暨蔡道尹之力不及此。余闻之而疑!请客自申其说,则曰:民国五年,奉令通饬各县设局重修志书。案南平县志,修於清嘉庆年间,迄民国纪元,约相隔百年。中间可纪之事,应行采访者,颇费时日。迨民国七年,采访略备,而南北构衅,敌焰方张。永、将、建、泰各县相继沦陷。所在志局,辄遭蹂躏,稿底无有一存者。而南平处峰火紧迫之中,局内诸同志,独得相与从容讨论,起讫仅及四载,编纂成书。当日设无我公身临前敌,督率各将士拚力捍御於外,蔡道尹之维持秩序於内,曷克臻此。且也南平为上游之枢纽,即省会之咽喉,倘有疏虞,非但志局早为永、将、建、泰之续,其影响所及,盖有不堪设想者。迨后划界严守,旋将各县完全收复,地方无事,我公奉令,整旅回省,都人士思之,敢忘其所自也?余曰:当日之役,尝胆卧薪,枕戈待旦。幸不负国负民,此皆文武职守所当然。且系密承督帅李公、师长姚公,默示机宜,详为指挥所致,半亦一方文献之幸,余与道尹何力之有焉。惟念余奉令调省,已一年矣。闻客语,追维畴昔,与蔡景梧道尹,誓死保守延城,其情景仿佛若昨日事。虽不敢引为己功,而上游为理学名区,足见三代之直道犹存,其意至可钦佩!独惜余武人,於文翰一道,素未精究。且是书精义已为鸿篇巨制,抉择无遗,亦无取再赘。兹只将与客问答之言,拉杂书以付之。其可灾梨枣与否?尚希诸君子酌之。
  皖六张清汝志於闽垣防次



(八)


  观政於朝,观俗於野。国政之张驰,恒视出治者之良否为转移。而风俗之隆替,则在士大夫平日之所蕲向,与夫提倡者何如耳。国史纪一代之掌故也,而于风俗每略而不详。志乘纪一邑之文献,而于风俗政治均莫能外。此輶轩之采之所及,而观于乡,有以知王道之易易也。南平风俗,夙号敦庞。自有宋大儒迭出其间,而海滨邹鲁称极盛焉。今虽代远年湮,而入其邑聚,士食旧德,农服先畴,型仁讲让,先儒之流风遗俗,犹有存者。且地居东西两溪之总汇,形势险要,山川阻深。不独物产如松杉竹箭之属,为天然之宝藏;而九峰蟠结,诞生哲人,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均占优良位置。故志书所载,如隐逸,如节孝、如道学、如文艺,皆足以昭往古,而示来今,则邑乘之纂修,其关系顾不重哉。蔡笃斋先生,为逊清名孝廉,实纂其事,成一家言。越三载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