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坊渡城西南三里,旧系官渡,设渡夫一名,原编徭银三两,后裁。明时查图源

捐置渡船至

今,其后裔修之。本朝康熙间,邑东乡胡、朱、郑、洪、汪与旌德刘六姓商人捐银别置渡船

一只,并助田三十亩为雇夫费,建庵一所管理。今庵废。

下坊渡城西北五里。旧志:与上坊俱称耿姥渡。明嘉靖间,知县钟钮募建浮

桥,邱时庸增置渡船。原编每渡夫工食银二两。

丁家渡

后山渡即张家渡。

安吴渡

桃花渡

东园渡

麻溪渡俱在上坊而西。

西门渡在上坊北。

纪村渡

赤滩渡

马头渡俱在下坊而北。

江村渡

岩滩渡县南十五里。今日新渡,为通南乡要道。绿岩潭已塞,非复昔日渡处,故

名。

高滩渡县南三十里。


宁国县

长洪关县东三十里,通广德上冲。

董岭关县东八十里,通孝丰、广德二界。

唐舍关县东北二十里,孝丰上梅西溪。

孔夫关县东百三十里,宋南渡时建。今废址存。相传孔子入吴时过此,故名,

未确。

铜岭关县东百三十里,通于潜石佛殿,今废址存。

千秋关县东百三十里,通于潜阮村。

豪阡关县东百三十里,通于潜,今废址存。

白沙关县东南百三十里,通于潜、昌化,今废址存。

马头岭关县南百三十里,通昌化界。

盘坑岭关县西三十里济坑,进十五里,即独蛇关。

独蛇关县西四十五里,通宣城虎潭山。

枫树岭哨台县西五十里,今圮。

伏岭关县西七十里新坑源,宣城密陇,今废址存。

丛山关县西百三十里,宁国、绩溪分界。

分水岭关县西南八十里西坑山之上,通宣城。

小岭县北二十五里。

按:宁国县各关,均系山路扼塞之处,非如宣城、南陵之新庄、青弋口之为税关也。又按
宁国、旌德皆系山县,故旧志不载渡。


太平县

东溪渡朝宗门下,渡夫服名。

松岩渡县南三里,即夏渡,渡夫一名。

安仁渡县西五十里泾阳乡。旧有十六渡,水原由黄山乱流曲折凡十六处,李白有

“潆洄十六渡”之句。

溪渡县西六十里长寿乡,即陈村渡。

龙门渡县西北五十里,旧名何家渡。

石村渡县西五十里。

凌滩渡过河即石埭界,水洄则架木桥。

以上并《乾隆府志》
卷十六·食货志恤政◇宁国府志

卷十六食货志

恤政



孙吴
赤乌十三年,宁国洪水泛溢。诏原逋责给贷种食。《吴志》



咸和四年,宣城大水。诏复租税三年。《晋书》



大建十二年亢旱。诏丹阳等十郡,即年田税禄秩各原半,其丁租半,申至

来岁秋登。《陈书》



长庆三年,宣、歙等处旱。遣使宣抚,理系囚,察官吏。《唐书



大顺元年八月,免宣州等处逋负。康熙、乾隆志同



雍熙三年,诏、宣等十四州,雍熙二年官所赈贷并蠲之。

   治平元年,宣州大水。遣使疏治、赈恤、蠲租赋。

   绍兴七年,蠲宣州逋赋及下户今年身丁钱。并《宋史》

   淳熙二年秋,宁国府旱甚。民饥,赈之粟。《康熙府志》


   庆元五年,蠲宁国府包认废圩米。康熙、乾隆志同

   嘉定八年春,宁国府旱,民饥。令江东提举赈之。顺治、康熙志同

。十七年大水,民流徙甚众。命赈粟。《乾隆府志》



至元二十七年,宁国等路大水。民流徙共四十五万八千四百七十八户,赈粟

凡五十八

万二千八百八十九石。《续通考》。二十九年,宁国等七路大水。免田租凡百三

十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三石,民艰食,发粟赈之。顺治、康熙志同。

   大德元年二月,以粮二万石赈宁国太平。二年正月,宁国等路水。发临江粮三万石以

赈,仍弛泽梁之禁,听渔采。四年旱,赈粮一万石。康熙、乾隆志同。

五年大水,以粮赈粜。《续通考》。六年六月宁国等路民饥,赈粮二十五

万一千余石。

   皇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