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仲德,西蜀闻人,登壬辰进士

,南冈其别号也。廉静有为,雅尚风概,本黜浮,盖几乎古之忘名者。


儒学记唐顺之苏州

先王本道德礼乐经术以造士,而以士大夫耆老之优于道德礼乐经术者,命之以为庠序师。至

于闾胥族师什伍之所,鼓箧而从焉者,亦无不命于上。是以上无私师,下无私学。周衰,王



废缺,列国学校不过粉饰润色,而《易》象春秋十六国之礼乐,徒以夸于诸侯宾客为古物玩

具,而未以教诸弟子。所谓学官与弟子云者,栩栩礼乐徒能习其铿锵鼓舞而绝莫知其义。其



大夫之有道德者,抱其器而私相与教授于山泽之间,不出户庭而自成庠序。观于洙泗之滨,

欣欣侃侃弦歌鼓琴者至数千人。虽数百余年,诸生以时就其家习礼,而使观者徘徊不能去,

此其最盛。然孔子在当时非有司乐象胥之职,没不与瞽宗之祭,而弦歌千人者非所谓司徒俊

士之选也。自是以后,西河邹峄传《易》授《诗》,纷然弥众,要皆与庠序无与。汉兴,立

博士,

置辟雍,桥门观听,缙绅动色,蕃夷武卒莫不受经,然祗以为太平之荣观,而当时所谓师弟

子者不在也。济南、关西、琅琊、千乘世传经术,隐居教授生徒至万余人,然亦不属之庠序

。由此言

之,王教兴则道德礼乐经术之寄在庠序,而师道为公;王教废则道德礼乐经术之寄在山泽,

而师道为私。虽其所寄无以异者,而世之升降系之矣。今国家建学遍宇内,生徒多者七八百

人,少者百人,可谓至盛。然而道德礼乐经术之寄其在焉,否也,所习者不过章句占毕,所



者不过声利荣名。其所谓高等者,惟骛文词之博,而祗以为溺心灭质之具,矜廉隅之饰,而



以成诡激矫诞之习。是以豪杰之士往往病之,而相与修身治心请学考业于岩居燕处之间,先

王之道德礼乐经术亦稍稍赖以不坠。然庠序为虚器,而师弟子为私名,论世者亦太息于斯焉


泾于宁国为属邑,而学宫圮坏不葺,午山冯公前为提学,尝欲新之未克也。已而再为提



,则以属之知府尹侯宇,叶令祥率其民之好义者,使出财鸠工,不足则济以赎金之余,董其

役于主簿郭舜臣,而视其成于学官董汝砺、钟维阳、曹鸾。于是戟门璧池,在列,登其

堂者如

入孔室,而闻金石丝竹之声;丹黻黼,俨而高居,挹其象者如见圣人,而睹申如夭如之

容。其与古之庠序亦几无以异矣。而午山公端轨物树风声,其于为师,又非徒以其位焉者。

泾之

俗古称和柔,而泾之士以余所知,其有闻先生长者之风,志于修身治心,而深病乎占毕声利

之为。陋者固且有人为,在乎庠序之间,自是濯磨砥砺,融习气之偏而归之浑化,破意见之

障以至乎精微,相嘘相染而成风俗。使人皆曰,先王道德礼乐经术之寄不在山泽,在庠序者

,泾之学则然,岂不盛欤!古者首善自京师,故司乐象胥之教尤详于闾胥族师。泾为甸服,

去南都三百里而近,是国家所首善也。泾之士相与务乎先王道德礼乐经术,而风流乎四方,

使人皆曰道德礼乐经术之兴于庠序者,自泾之学始,又岂不盛欤!于是午山公使学官维阳与

诸生张来请记,余乐为之记,以告于多士而勖其成云。午山公名天驭,字应房,蕲人。修

学始于嘉靖乙巳年十月,成于次年八月。



县令题名记范镐宁国知县

国家设立内外大小官职,故事辄得题名贞珉,以垂不朽。前此令于宁国者,志载虽备,未有

题名于石,世远遗亡。正德间,浚川王公以给舍左左,原作“在”,据《乾隆府志

》改。迁宁国令,尝图题名,会迁秩去

。及敬持钞君亦磨石仪门,未就而去。不肖承之兹邑,居岁余,考诸记载,复访诸长老,自

吴历唐、宋至今,得若干人,乃用前石命工勒之,以终二公之志。浚川公令之至贤者,文章



事,著于邦家,宁之民沐其泽,于今称之,将为后人之式。顾予所题,于吴得一人,于汉则

无,于唐得一人,世远莫考也。于宋详矣,得四十四人,元世志载未详,乃二守杨君嘉庆、

别驾胡君廷玉、大尹袁君泽。诸缙绅先生加意考订,宁邑自皇祖亲征驻跸,底定城垣,存神



化之后,山川争胜,精华相袭,文治聿兴,有司代出贤哲,良有以也。夫一命之士,苟存心

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