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金牌岭,在县东九十里,绵峻崎岖,一线鸟道,跨宣城南界。《乾隆府志》

按:此岭即宣城县华阳之支峰,与泾接界之所。

西坑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泾川志》、《乾隆府志》不载去县里数。

南坑山、古丁王庙山《乾隆府志》金碑分支,西南之山止此。

汤余岭,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高九十丈,有汤姓居此,故名。《嘉定宣城志》

乾隆府、县志不载

石鼓山,在县东南四十里,有石如鼓,天雨即鸣。《方舆纪胜》。俗传山有冯唐

宅,事属传讹,今不载。飞泉迸湍,其声如鼓。《大清一统志》

按:此山,《乾隆府志》作去县东南六十余里,《泾县志》又云在县东五十五里,无一同者

。今从《方舆纪胜》里数。

皇托山,在石鼓山南,山下有阳和洞、洗刀池,相传晋桓彝磨剑于此。《大清一

统志》、《泾县志》略同。

九峰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山起九峰,广袤数十丈,高十余丈,故以九峰名之。

《泾川志》

夫人尖山,在九峰山东三里,以香心夫人得名。由夫人尖而西三里曰九峰山。《

泾县志》

淘金山,在夫人尖西。《乾隆府志》

百花尖山,在县东南六十里,群峰连耸,高五百余仞。同上

游马山,由百花尖中出而北趋至此,高险不可升,旁有枫树坪,周围以石磊寨。相传晋桓彝

尝屯军于上。相连有桃花洞,上悬绝壁,下临清泉,春暮不减武陵。同上



湖陂山、金山、南山,并去县东南六十余里。同上

石岩山,由黄三台峰直下,过同口殿坂而西趋至此,高数百人。周山皆长

松怪石,顶有圆通庵。同上

花泥山、芙蓉山、青里山、鸟石岭山,并与石岩山相连。同上

青山,由石岩山后五柴冈西出,过长冲坂而北趋五里至此。其上有寺,翠清泉,雅多风景

。南二里有丙子山。同上

茹麻岭,在县东南六十里,群山环列,径道崎岖,有巡司戌守。《方舆纪要》

《乾隆府志》同

紫荆山,在茹麻岭西三里。《泾县志》、《乾隆府志》作五里

榜山,在紫荆山西北五里。《泾县志》

马鞍山,在县东南六十里,一名鹤峰,由紫金山北趋至此。两峰高峻,形如马鞍。采《嘉定志》、《乾隆府志》合纂

郑家坪山,在马鞍山北。《泾县志》《乾隆府志》同

天格山,在县东南六十里,迤西曰抱儿峰,又西曰梨树峰,又西曰黄连峰,又西曰金钗峰,

其上曰中峰,曰白马峰,相传唐黄巢将白马将军驻此。最高者曰豸峰,悬崖陡壁,远眺黄山

,一览无际。《泾县志》

按:《乾隆府志》梨树峰作梨尖峰,白马峰作白马山,豸峰作豸峰山,亦不载去县里数,止

云与淘金山相接,则亦当在县东南六十里也。

唐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陵阜回环,峰峦耸拔。东南至北诸山皆其支岫,其阴为旌德东界。

《乾隆府志》《泾县志》略同

乌雀岭山,由磨盘后之唐山北趋十里至此。岭路崎岖,登陟不易,逾岭有叶家坦,为宁邑界

。《乾隆府志》

战岭山,上有磨崖箭石。同上

猫儿岭山、百山尖、犁尖山,俱从叶家坦入,仍系泾山。同上

磨盘山,在唐山北二十里,连峰簇拥,溪水出焉。《泾县志》《乾隆府志》略



塘山,在县东南七十五里,上有大圣殿、龙王祠。《嘉定宣城志》

椿岭,在县东八十里,一作东南九十里。广数百亩,高五里余,路通旌德

。《泾川志》

大山,在椿岭西,横亘六七里,中为旗墩岭,南为玉屏峰,北为笔架峰,居民种菽于其上。

《乾隆府志》

龙王坑,在大山南十余里,盘折幽僻,中通一径,有黑虎洞、风洞,磨盘石上有古篆,人不

能识。同上

烟墩山,在龙王坑南,晋将军俞纵守兰石驻军处。同上

承流山,在县西南四十里,相传窦子明尝隐于此,以其为陵阳令故名。今有醮星坛、炼丹灶

存焉。《方舆纪胜》。山有九峰,皆极耸秀,为邑之冠山,从有避兵洞。

山之西有赤土洞,自承流而南,峰岫盘旋,百有余里,如城垒然。东达旌德,西接太平,溪

谷幽深,最为嘉胜。山之东有东流山,《大清一统志》。承流山县治之对

山也,峰峦耸秀,一望积翠,为八景之一。其峰有九,中为状元峰,左为挂榜峰,下为莲华

峰,右为纱帽峰,又左为积翠峰、望云峰,